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210篇
  158篇
综合类   1202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731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隆德县阴湿山区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是隆德县特色优势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在5333hm2以上,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蚕豆增产增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将蚕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轮作倒茬,  相似文献   
82.
为了充分利用宁夏富足的光、热资源,改革创新种植业耕作模式,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和产出率,宁夏原种场对在水稻插秧前加种一茬全生育期为40~45 d的速生叶类蔬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四季小白菜、菠菜、油菜、生菜、茴香、茼蒿等6种蔬菜均达到了商品菜标准,净产值在11 760.0~43 860.0元/hm2,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3.
84.
应用伪钝绥螨防治苹果全爪螨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钝绥螨是叶螨的有效天敌,1986年引入天水,1987、1988年在苹果园进行了释放试验,6月中、下旬按1:50的益害比释放于苹果树上,结果表明经过35~40天,苹果全爪螨从峰期(1987、7、31)7.79头/叶和(19888、2)21.84头/叶开始减退,至50~60天,分别减退为1.76头/叶和1.90头/叶,而对照树分别为19.43头/叶(8、20)和44.15头/叶(8、2)。该螨对苹果全爪螨越冬卵的控制效果明显,释放树平均一年生枝条单枝含卵量为15.95粒,化防树为93.64粒。  相似文献   
85.
三化螟回升原因及防治黄玉富,杨爱国,李宝灿,戴稳斌,纪如贵(江苏姜堰市植保站225529)(塘湾镇农技站)(大泗乡农技站)我市地处江淮平原,70年代以前,三化螟危害猖獗,进入80年代,由于茬口布局的变化及有机氯等杀虫剂的应用,使三化螟的危害一度得到控...  相似文献   
86.
稻象甲回升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象甲回升原因及其防治技术黄玉富,高联义,尹祝生,李美珍李华(江苏姜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5529)(靖江市植保站)近年来,随着免(少)耕麦的推广及直播稻、小苗抛栽等栽培技术的推广,稻象甲的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为此,作者从1989~1995年对该虫...  相似文献   
87.
野燕麦与小麦竞争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燕麦(Avena fatua L.)原是我国北方春小麦及旱作冬小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但近几年来,野燕麦在本县稻麦两熟地区的发生逐渐加重,现已开始成为麦田新的杂草优势种群。为此,1990~1992年我们采用系统测定和大田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野燕麦与小麦之间的竞争力及其危害损失率测定的初步研究。一、内容与方法 (一) 野燕麦与小麦竞争力观察系统观察田分别设在泰县苏陈镇双河村和鲍徐镇新建村,在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分别取杂草和麦苗各20株,考察其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干物重。 (二) 野燕麦发生量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野燕麦(Anena fatua L.)在我县部分稻麦两熟地区的危害有发展趋势。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稻茬小麦田野燕麦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为综合防除提供依据。一、观察内容与方法 (一) 观察地点泰县苏陈镇双河村、鲍徐镇新建材。 (二) 研究方法 (1) 杂草田间消长动态:设两个播期,每块田定5点,每点0.11米~2,5天查1次,计数后拔除,直至停止发生。(2) 杂草生育期:野燕麦出苗后定20株,记载叶龄、分蘖、拔节期,抽穗期、落粒期,并与同期扬麦5号的生育进程比较。(3) 籽粒灌浆速度:以穗顶刚露出  相似文献   
89.
黄梅县从1967年开始就有毒麦发生,经过多年防除实践,摸索出一套组织上实行行政管理,技术上以县植保植检站牵头,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为主的调查方法。在综合防除措施上则采取“查、检、换、拔、选、制”的六字措施,即逐村逐组详查;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发生毒麦区与无毒麦区调种;小麦抽穗扬花之时,发动群众拔除毒麦;小麦成熟期发动群众进行穗选或块选,并单打、单收、单藏;与各级政府共同制定乡规民约,保证综合  相似文献   
90.
本文认为,党的农民同盟军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从筹建共产主义小组到“二大”的召开,为开始提出阶段;随着早期农民运动的兴起,从1922年至1924年初,为进一步探索阶段;从国共合作的建立到1926年初,为初步形成阶段;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高涨,从1926年上半年到1927年初,为基本形成阶段;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期,随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这种理论达到了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