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1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灵魂论》中视灵魂为生命的自然本性(essential nature).在该著作的卷A中,亚氏对前贤关于灵魂的三种属性的界定即运动、感觉和非物质性的学说进行梳理,通过批判、吸收前贤的学说,为后面(卷B和卷T)建立自己的灵魂学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甜菜夜蛾人工饲料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在室温26±1℃,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下,分别以3种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空心菜叶)对甜菜夜蛾幼虫不同龄期进行饲养比较。结果表明,除1龄幼虫成活率偏低外,3种人工饲料对甜菜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发育状况与天然饲料基本相似。以黄豆粉为主成分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其化蛹率、蛹重、产卵量和雌雄性比等均优于天然饲料,而且具有配制简便、成本低、不易霉变的特点。通过3代的继代繁殖表明,无论是人工饲料,还是天然饲料,其继代的幼虫成活率和产卵量等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3.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 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4.
福建不同稻作类型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应用我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鉴定了1992年采集分离的早、中、晚稻不同稻作类型共226个有效单孢菌株,区分为7群34个生理小种,其中ZB群为优势小种群,ZB15为优势小种.鉴定结果表明,早、中、晚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存在着差异,早稻ZB15为优势小种,中稻ZB1为优势小种,晚稻ZC15为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35.
应用细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细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历史、现状.包括了穿刺巴斯德杆菌、根际细菌和苏云金杆菌作用于线虫的机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6.
根据苏云金杆菌(Bacilus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结构特点,合成了cryⅠ基因5′端特异引物和3′端共同引物,利用PCR扩增,使不同基因引物产生不同长度的扩增产物,通过扩增产物片段的分子量大小来确定菌株所含杀虫基因类型.本研究对福建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分离和保存的20个菌株进行了cryⅠA(a~c)基因类型的PCR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含有cryⅠA(a)、cryⅠA(b)和cryⅠA(c)基因,2个菌株含有cryⅠA(a)和cryⅠA(c)基因,其余菌株不含所鉴定的基因类型.  相似文献   
37.
利用电脉冲交质粒pHT3101和pHE-4D分别转入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DNA的转化率为10^4-10^5.μg^-1,苏云金杆菌的DNA的转化率为10^2-10^3.μg^-1,同时利用该法消除Escherichia coli菌株TG1和Bt菌株ISP78/11中的pHT3101质粒,消除率分别为88.6%和66.4%。比较了转化和质粒消除的条件并构建了一个工程菌。  相似文献   
38.
39.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 12组为中心组(即0水平组),试验期为21 d.分别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以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等各项指标作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饲粮中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从响应面图和回归分析显示,当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0.05~ 12.40 MJ/kg时,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上升,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大,粗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对于平均日增重影响逐渐变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80 MJ/kg和22.85%时,可达到最大平均日采食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5 MJ/kg和20.65%时,料重比最小为1.65;当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在12.05 ~12.15 MJ/kg和20.85% ~21.25%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同时腹脂率较低.综上所述,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05~ 12.45 MJ/kg和20.65% ~21.25%,l~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0.
应用微生物农药、抗生素类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化学农药对南方蔬菜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室内外的防治试验.结果筛选出多种农药对2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它们之间的合理混配还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