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阐明叶喷水杨酸(SA)对山药地下块茎蔗糖-淀粉转化的影响,为了解山药蔗糖转化机制、提高其淀粉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设置SA 0.0(对照)、0.5、1.0和5.0 mmol/L 4个处理,在山药(Dioscorea alata L.)“白扁”地下块茎形成的早期和后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测定地下块茎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裂解与淀粉形成的相关酶活性。【结果】除5.0 mmol/L SA处理的后期地下块茎总可溶性糖(TSS)含量急剧增加外,地下块茎的TSS、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直链淀粉(AM)、支链淀粉(AP)和纤维素的含量在其他处理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对照相比,0.5 mmol/L与5.0 mmol/L SA处理对山药地下块茎的影响作用相反,前者不仅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uSase)、酸性转化酶(SAInv)、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CWBAInv)、中性转化酶(NInv)等酶的活性,而且显著增加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等酶的活性,1.0 mmol/L仅在块茎发育中期对上述酶有微小的促进作用。所有SA处理中,虽然蔗糖含量与SuSase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呈不显著正相关,但蔗糖与总可溶性糖含量的比率与这些酶活性及淀粉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含量及它们所占总可溶性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果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无显著相关性,蔗糖与葡萄糖、果糖的比率均与AGPase、SSS、GBSS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SA在山药地下块茎发育过程中通过作用于蔗糖裂解和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蔗糖的运输和流向,小于1.0 mmol/L的SA通过提高酶活性来促进蔗糖转运入山药地下块茎并转化成淀粉,而其他浓度SA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大肉1号苦瓜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肉1号苦瓜系以G10-22和C2-11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绿皮长瓜型一代杂种.早熟,早期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33.2%~65.0%;丰产,一般每667m2产2500~3500kg,平均单果质量474.3~520.0g,果实长圆筒形,大直瘤,皮色淡绿色,光泽油亮,味甘脆、微苦,品质好.  相似文献   
63.
大肉 3号苦瓜是以G10 2 8和S2 16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早中熟 ,早期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明显 ,中后期产量较对照增加 17.9%以上 ,一般每 6 6 7m2 产 2 5 0 0~ 35 0 0kg,单瓜质量 6 5 0g ,果实粗圆筒形 ,平均瓜长 2 7cm ,肉厚 1.4cm ,皮绿色、油亮有光泽 ,大直瘤 ,果肉微苦甘脆 ,品质优良。较耐冷凉 ,在 2 0~ 2 3℃下能正常开花结果 ,较耐白粉病。  相似文献   
64.
[目的]综合鉴定及评价苦瓜的耐冷性,为苦瓜耐冷性资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低温条件下测定17份苦瓜资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冷害指数及花粉萌发率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评价法中的隶属函数进行耐冷性排序,结合两种方法的排序结果,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值、隶属函数值与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综合鉴定及评价苦瓜资源的耐冷性.[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活力指数和冷害指数对苦瓜耐冷性具有较高载荷,其系数分别为0.795和0.923,可作为苦瓜耐冷性鉴定的重要指标;结合主成分值、隶属函数值排序,可将供试的17份苦瓜资源耐冷性聚类为高度低温敏感型、中度低温敏感型、低温敏感型、耐冷型、中度耐冷型和高度耐冷型6种类型.[结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评价法建立的苦瓜耐冷性综合鉴定与评价体系适用于苦瓜资源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明厚皮甜瓜果实及叶片转化酶与果实膨大及糖分积累的内在机理,为厚皮甜瓜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蜜二号和好运52为材料,对甜瓜果实农艺性状、可溶性糖含量、转化酶及叶片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纵径长度、横径宽度及果肉厚增长迅速,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和叶片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急剧下降,蔗糖含量低;授粉16d后,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迅速膨大,24d后果实膨大速度缓慢,甜瓜蔗糖积累迅速,果肉转化酶活性降到较低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厚皮甜瓜品种的还原糖含量与果肉中性转化酶呈显著负相关;在丰蜜二号中,蔗糖积累与叶片中性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6.
 对分离获得的32株苦瓜枯萎病菌菌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型测定, 结果表明, 测试的苦瓜枯萎病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 这些菌株可以侵染苦瓜和瓠瓜幼苗, 但不侵染其他葫芦科瓜类作物。对苦瓜枯萎病菌菌株的rDNA-ITS区 (ITS1、5.8S和ITS2)序列进行扩增测序, 结果显示其序列长度均为456 bp;聚类分析表明测序菌株与镰刀菌属中尖孢镰刀菌不同专化型的菌株聚为一群。利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苦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显示苦瓜枯萎病菌株与其他葫芦科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9~0.99, 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5时, 供试的48个菌株分成10个类群 (G1~10)。在RAPD聚类树中所有苦瓜枯萎病菌株聚在一个分支上 (G1群), 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92~1.00, 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 且菌株的聚群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下苦瓜苗期生理变化与耐冷性评价的关系,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为提高苦瓜耐冷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已知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MC108、MC45和MC6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叶片在胁迫0、2、4、6、8和10 d时的生理指标,绘图显示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各胁迫时期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结果]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对冷害胁迫反应机制不同,与低温胁迫0 d(对照)相比,低温胁迫第10 d时冷敏材料MC6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脯氨酸(Pro)含量增加量更多;与MC45和MC6相比,低温胁迫0、2、4、6、8和10 d时耐冷材料MC10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相对较小.除丙二醛(MD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外,MC108、MC45和MC6的Pro、 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的共同时间点均为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结合隶属函数值对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的叶片生理指标适宜作为其苗期耐冷性评价指标.[结论]苦瓜材料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是进行苗期耐冷性评价的适宜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68.
广西苦瓜蔓枯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葫芦科苦瓜属蔓生草本植物,既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作为药材~([1-2]),还是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瓜类蔬菜。随着苦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设施大棚栽培面积的扩大,苦瓜蔓枯病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近年来,广西部分设施大棚中苦瓜植株蔓枯病发病率超过8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蔓枯病  相似文献   
69.
<正>苦瓜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在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加勒比海等地区均有种植,是药食兼用的重要蔬菜,也是广西南菜北运的主要蔬菜品种~([1,2])。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广西苦瓜的生产面积超过1.6万公顷,且逐年有增加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作物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的发生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0.
为了筛选出适合南宁市春季种植的结球甘蓝品种,引进5个甘蓝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蔬3号生育期短、商品性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合在南宁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