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32.
以12个不同类型苦瓜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发育进程中的果实及种子的形态学性状变化及种子生活力、干重及含水量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苦瓜种子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快速膨大阶段、干物质积累阶段及成熟脱水阶段。苦瓜种子在12DAA(Date after anthesis)后开始具备生活力,充实成熟期在花后22DAA左右,此时具有最高的发芽率,而在此后的时期却略有下降。果皮颜色在22DAA左右从浅绿色转为黄色,假种皮颜色也在22DAA转红色,种壳完全转为褐色,种子达到充实成熟期和果实外部形态性状的明显变化基本同步。因此,可通过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假种皮的颜色变化来确定种子的最佳采收时间,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种子。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利用MSAP检测18个芥蓝齐口期DNA甲基化水平,分析了表观遗传多样性,探讨DNA甲基化模式对齐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芥蓝齐口期平均为50d,叶片数平均为10片,齐口期和叶片数不相关(相关系数为0.296);变异系数分别为21%和18%;遗传距离分布在0~40,平均值为12.2276,在10.62处分为3类。MSAP分析表明,5对引物组合扩增得到432条多态性条带,201条片段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7%;Nei遗传距离分布在0.004~0.467,平均值为0.0958,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在0.04处分为3类。Mantel测验表明两种分析的遗传距离相关系数为-0.1366,显示齐口期、叶片数与DNA甲基化多态性没有相关性。DNA甲基化模式分析表明,非甲基化片段为110条,甲基化多态性片段为322条,分为3种带型,类型一为非甲基化带型(110条),类型二为甲基化带型(110条),类型三为半甲基化带型(152条),非甲基化片段和半甲基化片段在不同品种之间呈现多态性,甲基化片段在不同品种之间呈现多态性与单态性相差不大,显示MSAP多态性主要来源于非甲基化和半甲基化片段,芥蓝甲基化模式以半甲基化为主。本文推测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参与芥蓝齐口期调控,MSAP分析既可用于基因组结构研究,又可用于基因组水平上性状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34.
瓜类枯萎病是由镰刀菌寄生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治非常困难且病原菌具有寄主专化性,给我国各地区瓜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综述瓜类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遗传规律、抗性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以及抗病品种的选育等研究进展,并对瓜类枯萎病抗性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为了发掘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种子纯度室内快速鉴定方法,采用种子的水溶性蛋白超薄等电聚焦电泳与田间种植的方法对4个苦瓜杂交组合的F1种子纯度进行检验,并将结果进行一一比对,发现参试的4个组合的父母本均可找到特征蛋白质电泳谱带,而F1均含有父母本的特征蛋白质电泳谱带;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鉴定的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的结果完全吻合,说明蛋白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可作为杂交苦瓜种子纯度检验的室内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6.
大肉2号苦瓜母本G10-26是由泰国曼谷苦瓜经7代自交分离选育的优良自交系,父本S5是从广西地方品种苏圩苦瓜经5代自交分离选育的自交系。其一代杂种中熟偏早,早期产量比苏圩苦瓜增产24.8%,总产量每667 m2平均3 414.2 kg;单瓜质量691.2 g,瓜长圆筒形,皮色浅绿,光滑油亮,大直瘤,肉质甘脆,味微苦,品质佳;较耐白粉病。已累计示范推广6 000 hm2。  相似文献   
37.
黄瓜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的黄瓜种质资源用于耐热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38份黄瓜种质为材料,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40℃以上的高温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耐热指数,并用隶属函数法对38份材料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黄瓜的耐热性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获得了强耐热黄瓜材料3份,热敏黄瓜材料11份。以上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均可用作黄瓜耐热性的鉴定,所得耐热材料将为黄瓜耐热育种打下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38.
<正>0 引言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又称为凉瓜,是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缘植物,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也是广西“南菜北运”的重要瓜类蔬菜[1]。苦瓜棒孢叶斑病是苦瓜大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于苦瓜生长的中后期,以叶片为害为主。据调查,广西大棚中苦瓜棒孢叶斑病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苦瓜的生长发育。该病害在韩国和我国的山东均有报道[2-3]。棒孢病菌产生的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9.
桂优一号毛节瓜及其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如葵 《广西农业科学》1996,(6):290-290,294
  相似文献   
40.
为了建立等电聚焦电泳进行苦瓜种子纯度及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技术体系,本试验利用苦瓜水溶蛋白进行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0.15 mm超薄层凝胶和1mm普通凝胶对比中,超薄层凝胶电泳效果最好,基本无背景、条带多,节省药品;1.5h是提取苦瓜水溶蛋白的最佳时间;10μl是最佳上样量;半粒种子加蛋白提取液效果最好的是0.6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