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中华花龟(Dcadiasinensis)又名台湾草龟、六线草、珍珠龟等,隶属龟鳖目、淡水龟科、花龟属,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中华花龟为杂食性动物,喜欢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环境条件。高温季节,白天很少活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白天隐蔽于洞内或水草较多的地方,傍晚活动频繁,晚上喜伏于浅水处,四肢伸展憩息。本文提供了一种环境安静清洁、减排且水质可控、便于饲养和越冬管理的新型的、且效果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花龟(Dcadia sinensis)又名台湾草龟、六线草、珍珠龟等,隶属龟鳖目、淡水龟科、花龟属,自然界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中华花龟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和贵重药材,其肉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甲壳加工成龟板,具有滋阴降火,补心肾、壮筋骨等功效。同时中华花龟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特  相似文献   
13.
通常11月份为外塘成鳖的收口期,为此,注意做好科学投饲管理工作、确保顺利收口。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步下降,中华鳖已经进入养成后期,由于昼夜温差加大,因此,根据水温、天气以及吃食情况,原则上把原来投喂两餐的改为一餐,投喂时间晚餐提早喂,早餐推后投,并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及鳖的生长情况,尽量减少中华鳖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29-30号,由中国渔业协会委托中国渔协龟鳖产业分会(筹)主办、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首届龟鳖产业文化论坛暨广东“绿卡”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大会在东莞市虎门龙泉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6个龟鳖产业大省区,260多位龟鳖行业精英首次聚会虎门就中国龟鳖产业科学发展的大计出谋划策,并为筹备中国渔协龟鳖产业分会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交流。  相似文献   
15.
乌龟 Chinemys reevesii(Gray),俗称草龟,泥龟。是我国龟类分布中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它适应性强、食性广、味美,药用价值高。15℃以下开始冬眠,20℃开始活动觅食,最佳生活水温为25℃~30℃。乌龟养殖只要满足水质、温度、饲料营养等条件均可养殖。种苗及商品龟可室内箱(盆)养,室外可水泥池、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HACCP分析原理,对中华鳖养殖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在养殖全过程中建立5个质量安全评价关键点,结合渔业水质、苗种、饲料、水产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SB)以及地方标准,分别对各质量安全关键点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综合各关键点的质量安全状况来评价中华鳖养殖质量安全状况,初步尝试建立了一套经济有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乌龟配合饲料钙磷比与适宜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龟龟板、龟甲为传统的名贵药材.富含骨胶原蛋白、钙、磷和多种脂类。龟板占整个龟体重量的40%左右,研究龟板营养物质尤其是钙与磷的摄取、积累对乌龟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人工孵化的中华花龟幼龟进行了为期60个月的养殖,记录了幼龟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中华花龟两性形态特征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龟性别形态的区别在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即雌性龟腹甲平坦,尾巴短小,肛孔距腹甲后缘近;雄性龟腹甲内凹,尾巴粗壮,肛孔距腹甲后缘远.雌、雄两性个体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在前12个月,雌性生长稍快于雄性,表现为背甲长、背甲宽、体重较大,但两者间差距不太大;在后期中,雌性生长速度则快于雄性.至试验期结束时,雌性个体平均增重量为雄性个体的3.86倍.雌性个体生育力回归分析表明,中华花龟的产卵数量与背甲长和体重的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增加个体大小(背甲长和体重)来提高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19.
9月份中华鳖养殖的重点工作是防御秋寒,加强池塘水质管理,防病治病,抓紧当前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时机为冬眠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省域中心城市具有经济体量大但综合承载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特点。合肥市2010—2019年综合承载力数据表明,合肥市承载力发展情况良好。2014年后合肥市已经实现在理想城市综合承载力内实现可持续发展。10年间硬件承载力取代软件承载力成为制约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的因素,管理、资源和土地承载力代替科技和设施承载力逐步成为较大的障碍因子。建议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环境整治手段、强化基础产业引入和促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发展等方面促进合肥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持续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