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9篇
  6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第8届雨水收集利用国际学术会议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8届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大会1997年4月21至25日在伊朗德黑兰召开,有40多个国家的1300余名代表参加,提交论274篇,出版论集4卷。会议内容丰富,有大会交流和10个专题报告,会后代表分6条路线对伊朗考察。我国到会19人,提交论12篇,考察西北冷凉半干旱区,下届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大会定于1999年在巴西召开。  相似文献   
12.
雨水利用与水土保持和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水资源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农田生产的主要水源。该区域年均雨水总量2757亿m^3,是当前前年地表水和地下水用量的9.2倍。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失多变”,水土流失和干旱问题严重,卫水利用率40%左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仅3.0-4.5kg(hm^2.mm)。人工收集与调配利用雨水,是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一个结合点,可使降寸桑加增效,人工收集利用雨水在西北历史悠久,有坝、塘、池、井、窖和卫坡梯田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的7个代表县5种主要粮田作物生产力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FAO推荐的农业生态地区法计算了各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Ymp)。通过调查与比较分析,初步提出了Ymp的主要限制因素和解决的基本途径,为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保水剂与不同化学材料配合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盆栽实验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监测,探讨了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保水剂分别与泥炭、沸石和稀土复合应用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保水剂 泥炭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能复合应用,可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水剂 沸石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可进行复合应用,在水分胁迫时不适合复合应用;保水剂 稀土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不适合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目标下玉米滴灌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就不同灌溉目标下合理滴灌定额和滴灌周期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不同类型区玉米生产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滴灌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缺乏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的现状,以提取效率和回收率作为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前处理优劣的表征,研究了目前国内较常用的3种提取技术(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水平振荡提取)和2种不同的提取剂(二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5:1)对提取效率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水平恒温振荡提取4h,可以有效地提取土壤中的15种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此技术提取时间短,节省提取溶剂且提取效率较高,方法回收率在73.3%-117.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施用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淋溶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分析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淋溶效应和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对施用同量尿素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高分子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保水剂、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腐植酸型保水剂)对尿素淋溶和土壤脲酶活性进行比较。多次灌水淋溶实验表明,三种保水剂都明显降低了土壤尿素淋失,保肥效果明显。在前三次灌水淋溶中,三种保水剂施用的土壤脲酶活性略高于未施尿素的对照,之后灌水时基本相同,说明保水剂对脲酶活性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植物更好的吸收氮素。随灌水次数增加,所有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都有明显减少,与淋溶液氮素淋出量趋势相同。其中施用聚丙烯酸钠盐保水剂降低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保水剂和氮肥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通过大田试验,以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60 kg.hm 2)与氮肥[0、225 kg(N).hm 2、450 kg(N).hm 2]单施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保水剂和氮肥的施用均提高了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含水量及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以单施450kg(N).hm 2氮肥、单施保水剂及保水剂与450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土壤含水量较高。不施保水剂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施用保水剂时,氮肥用量过高,干物质积累有所降低。拔节—收获期,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且到生育后期效果更明显。在播种—拔节期和孕穗—灌浆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且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处理增加幅度更大。而灌浆—收获期,高氮[450 kg(N).hm 2]和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53.8%和57.8%。而最终产量与水分生产效率以60 kg.hm 2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氮肥用量适宜时,施用保水剂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混料设计在花椒配肥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混料设计中的单形重心设计在花椒氮、磷、钾配肥上的应用,测定了花椒的产量及其构成,配置了各因子的产量回归方程,并应用降维分析,绘制了2因素产量图。结果表明,当钾素的比例为0.00~0.29时,花椒产量递增,当钾素的比例为0.29~1.00时,花椒产量递减;当磷素的比例为0.00~0.31时,花椒产量递增;当磷素的比例为0.31~1.00时,花椒产量递减;当氮素的比例为0.00~0.40时,花椒产量递增,当氮素的比例为0.40~1.00时,花椒产量递减。降维分析结果表明,花椒的最佳肥料配比为mN∶mP∶mK=(0.398~0.413)∶(0.298~0.313)∶(0.286~0.289)。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外源氮对石灰性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外源氮源对石灰性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机理,以钙积半干润均腐土(Cal-Ustic Isohumasols)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和不同氮源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建立了对应的硝化模型。结果表明,NH4+-N消耗速率和NO3--N增加速率呈S曲线变化,NH4+-N消耗速率高于NO3--N增加速率。氮素添加量与NH4+-N消耗速率和NO3--N增加速率呈正相关,硝化菌外的因子对NH4+-N和NO3--N的吸收与NH4+-N添加量呈正相关;不同氮素添加量对硝化作用影响程度不同,当氮素添加量为N 75 mg /kg,干土时,硝化作用较彻底。SO42-可加快硝化作用速率,同时也可改变其他因子对NH4+-N和NO3--N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