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一盐酸胍纳米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FrIR)与热失重(TG)对微球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与盐酸胍复合后壳聚糖的酰胺键发生位移,其强度也有所增加,两者之间并未产生新的化学键,而是以物理交联的方式相结合.通过Zeta电位的测定及吸附动力学的研究可知,纳米微球的Zeta电位为+23.6mV,竹浆纤维的Zeta电位达到-203.4mV;该纳米微球可通过静电和氢键作用吸附在竹浆纤维上,其吸附平衡时间仅为8min.添加该纳米微球的抗茵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竹材预水解过程木质素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竹片在预水解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及化学组成变化,研究木质素在竹材水解过程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竹片预水解过程中,竹片内部的木质素类物质会逐渐迁移至竹片的表层和表面。竹片表层物质的FT-IR图显示,木质素特征峰随着水解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强,而半纤维素特征峰则逐渐消失;竹片表层物质的XPS图显示,水解至120 min时表层物质的C1(C—C/C—H)含量较竹原料显著增加,从24.0%上升至45.5%,C2(C—O)含量明显减小,从35.5%下降至24.3%,O/C从0.43降低至0.34;水解20 min时表层木质素含量略低于竹片平均木质素含量,超过20 min后表层木质素含量均高于竹片平均木质素含量,而且其差值逐渐上升,水解120 min时,表层木质素为43.3%,竹片平均木质素为26.5%。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性亚硫酸盐对蔗渣进行预处理,研究了脱木素率对蔗渣中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木素率越高,纤维素酶水解的转化率也越高;较优的脱木素率为45%,其对应的葡萄糖回收率约为80%.糖化后葡萄糖的回收率与脱木素率和预处理后固体基质得率的对应变化趋势均呈Boltzmann函数关系.达到相同葡萄糖回收率时,初始亚硫酸钠用量越大,预处理液中残余硫化物的浓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以乙酸木素、二次纤维为原料添加异氰酸酯及聚乙二醇400,制备聚氨酯纸基复合材料.聚氨酯处理使纸张纤维间的氢键连接转变为共价键连接,从而使复合材料的抗张强度、环压强度、抗水性质均有很大程度提高;并且,随着预聚体中乙酸木素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指标均先上升后下降,吸水率先降低后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制备再生竹纤维素(RBC)膜合适的溶剂体系,本研究分别采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离子液体(ILs)、氢氧化钠/尿素(NaOH/urea)、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DMAc/LiCl)以及传统的铜乙二胺(CED)和二硫化碳/氢氧化钠(CS2/NaOH)6种溶剂体系溶解竹纤维素(BC),通过温度可控平板刮膜实验装置,刮膜后利用相转换法制备RBC膜,研究膜的形貌结构、化学组成、结晶结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结果表明,所有膜的化学组成类似于竹纤维素,结晶结构为纤维素Ⅱ型,结晶度低于竹纤维素。NMMO、ILs和NaOH/urea膜的热稳定性最高; NMMO、ILs、Na OH/urea和DMAc/Li Cl膜的拉伸强度均较高; Na OH/urea和ILs膜的透光率最高;CS2/Na OH膜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透光率均最低。NMMO、ILs和Na OH/urea溶剂体系在满足再生竹纤维素膜市场和环境要求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对拟赤杨、火力楠、米槠、山乌桕等4种阔叶树进行BCTMP制浆、打浆强度分析、漂白工艺研究、与硫酸盐水浆配抄强度比较及黑液分析,结果表明,拟赤杨、火力楠、米槠、山乌桕等4种阔叶树具有较好的制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浓度为84.2%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水溶液为溶剂,设计竹溶解浆(BP)-壳聚糖(CS)不同质量分数,依次加入CS粉末和BP,BP充分溶解后制备BP与CS不同质量比的共混溶液。研究了CS对NMMO溶解BP溶液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研究表明:在NMMO溶解体系中,BP-CS共混溶液为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在持续摇振过程中,随着溶液温度(θ)升高,溶液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复数黏度(η*)均下降,加入适量的CS(CS∶BP=1∶10)可有效阻碍BP大分子不同链间即时物理交联位点的形成,从而改善NMMO溶解BP溶液的流变性能,但是,随着CS添加量的增大,CS与BP大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又导致了溶液的流变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纳米纤维素(CNF)为生物质诱导剂,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碳掺杂氧化锌(C-ZnO),通过XRD、FT-IR、SEM和DRS对C-ZnO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C-ZnO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诱导制备C-ZnO时,分散性较好,晶粒尺寸减小,并实现了碳掺杂,能带宽度有所减小。与普通氧化锌相比,C-ZnO对四环素的物理吸附没有影响,但是光催化降解四环素时,降解去除速率较快。当水热温度为200℃、n(Zn~(2+))∶n(OH~-)为1∶4、硝酸锌与纳米纤维素质量比为100∶1时,制得的C-ZnO光照120 min,四环素的去除率高达96.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a+、Ca2+和Al3+及其和阳离子聚合物对杨木化学热磨机械浆(CTMP)中溶解与胶体物质(DCS)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使DCS的稳定性下降,而且价数越高,DCS失稳需要的用量越少.其中Al3+对DCS稳定性的影响还受到体系pH值和Al3+浓度的影响.一定含量的金属离子能促进阳离子聚合物对DCS的失稳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马尾松热磨机械浆(TMP)进行了过氧化氢(H2O2)、甲脒亚磺酸盐(FAS)单段漂白以及H2O2-FAS两段漂白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H2O2漂白马尾松TMP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H2O2用量2.5%,NaOH用量1.3%,Na2SiO3用量2.5%,浆浓20%,温度80℃,时间60min;FAS漂白马尾松TMP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FAS用量2.5%,NaOH用量0.625%,浆浓15%,温度80℃,时间75min。H2O2、FAS单段漂白后纸浆白度分别为72.6%ISO和58.2%ISO,H2O2-FAS两段漂白后纸浆白度可达76.3%I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