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393篇
  免费   48900篇
  国内免费   79192篇
林业   177602篇
农学   112252篇
基础科学   126777篇
  121662篇
综合类   823162篇
农作物   92251篇
水产渔业   72481篇
畜牧兽医   481132篇
园艺   144605篇
植物保护   64561篇
  2024年   15607篇
  2023年   48801篇
  2022年   59180篇
  2021年   55743篇
  2020年   55085篇
  2019年   76932篇
  2018年   78645篇
  2017年   43220篇
  2016年   55405篇
  2015年   57530篇
  2014年   90437篇
  2013年   96671篇
  2012年   122233篇
  2011年   130351篇
  2010年   123560篇
  2009年   121793篇
  2008年   120627篇
  2007年   110380篇
  2006年   99037篇
  2005年   86591篇
  2004年   76732篇
  2003年   70700篇
  2002年   65411篇
  2001年   57911篇
  2000年   43447篇
  1999年   28354篇
  1998年   16405篇
  1997年   13714篇
  1996年   13534篇
  1995年   14411篇
  1994年   13411篇
  1993年   11821篇
  1992年   11911篇
  1991年   10765篇
  1990年   10507篇
  1989年   13495篇
  1988年   12465篇
  1987年   11326篇
  1986年   9475篇
  1985年   9098篇
  1984年   8492篇
  1983年   7264篇
  1982年   6393篇
  1981年   5191篇
  1980年   3781篇
  1979年   2091篇
  1963年   1350篇
  1959年   987篇
  1958年   1047篇
  1957年   120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薏苡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洋  杨阳  冯佰利 《农学学报》2019,9(4):74-78
薏苡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栽培历史约有6000多年,其种仁具有解热、镇静、抗肿瘤、降压降脂、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近10年薏苡生产的播种技术、施肥技术和黑穗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归纳了不同产地薏苡的形态特征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并对薏苡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为腊梅科腊梅属常绿灌木,其叶片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该研究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联合试验法,对山蜡梅叶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蜡梅叶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中安徽黄山、六安和市售的山蜡梅叶对0.4mg/mL 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2.23、2.31和2.82mg/mL.利用液质联用和清除自由基进行联合分析,山蜡梅叶甲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C7H12O6、C15H18O9、C15H14O5、C22H26O19和C27H30O16.其中,C15H18O9、C15H14O5和C27H30O16有着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3种活性化合物可能分别为咖啡酸葡萄糖苷、三羟基黄烷醇和芦丁,其中咖啡酸葡萄糖苷和三羟基黄烷醇为首次从山蜡梅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993.
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36 h时,各处理组GP趋于稳定,体外发酵减弱接近停止;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该青贮饲料组合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A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分析表明,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产气发酵特性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烤烟国标油分"有"、"稍有"档次内,等级数量过多,油分含量上、下限间的区间过大,造成油分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区分不够精细、准确等问题,结合烟叶收购分级实际,对油分档次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把原来的四个档次细分为"多"、"较多"、"有"、"稍有"、"少"五个档次,并针对油分档次判定难等问题,从眼观油润度和触觉滑腻度、柔软度、弹性、韧性等5个指标对五个档次的判定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初步确定了每个档次内的烟叶等级和代表性等级。新标准能明显提高油分与烟叶等级质量的相关关系,提高油分档次的判定准确度和判定效率,进而提升油分在烟叶定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筛选出适应于本地区人工景观水体栽培、净化效果好、观赏价值高的净水植物,通过温室静态实验研究了白掌、吊兰、铜钱草和鸭掌木四种观赏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及对水中总氮、总磷、氨态氮、浊度和色度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鸭掌木、白掌、吊兰和铜钱草对水中总氮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白掌、吊兰、铜钱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鸭掌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铜钱草、吊兰对氨态氮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鸭掌木和白掌。四种植物对水质浊度、色度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水体中生长过程中,鸭掌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长率最高,而吊兰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长率最低;四种植物叶片含氮量增长率差异不显著;鸭掌木的生物量增长率最大,吊兰的最小。实验中四种供试植物在实验周期内均能较好地适应人工景观水体的水生环境,且处理后水中总氮、总磷和氨态氮三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由此可见这四种供试植物均可作为用于本地区景观水体污染修复的备选净水植物。  相似文献   
996.
鉴于ε–聚赖氨酸収酵过程对抗生素压力条件的依赖,尝试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构建无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ε–聚赖氨酸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表达系统:将抗毒素基因relB2sca与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克隆至表达载体,幵导入淀粉酶产色链霉菌pls缺失突变株,将毒素基因relE2sca整合至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染色体(突变株YY3),获得包含ε–聚赖氨酸稳定表达的突变株YY1。经过多次传代,相比对照组,在不含抗生素压力条件下,突变株YY1依然能够稳定地合成ε–聚赖氨酸。毒素蛋白RelE2sca的表达会导致变铅青链霉菌、阿维链霉菌和链霉菌FR–008等常用链霉菌异源表达宿主的死亡,提示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可作为一种通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97.
朱继侠  王俊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114-1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农业机械种类越来越丰富,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大马力农业机械作为重要机型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大马力农业机械使用的现实意义,探讨此类农业机械的适用范围及推广策略,以期为大马力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模拟气候变暖(增温2℃)和大气氮沉降(4 g·m-2·a-1)对入侵植物子代生长的影响,以中国和北美两种来源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子一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子一代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降低中国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上生物量,但提高其根冠比,增温降低北美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冠比;(2)与北美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相比,加氮对中国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数、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更大;(3)加氮促进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但增温减缓了这种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可能会部分抵消氮沉降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子一代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 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