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157篇
  72篇
综合类   721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372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6 毫秒
61.
TDZ诱导中间锦鸡儿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间锦鸡儿种子无菌萌发得茎段为外植体,不同激素组合诱导丛生芽,得出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1 mg/L+NAA 0.02 mg/L+糖30.0 g/L+琼脂9 g/L,芽诱导率达220%。诱导得到的丛生芽直接生根困难,需过渡培养。在培养基MS+BA 0.2 mg/L+NAA 0.4 mg/L+糖30.0 g/L+琼脂9 g/L上过渡培养三代以上后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IAA 0.5 mg/L+糖30.0 g/L+琼脂9 g/L生根,长出的根粗壮,且须根数多,生根率在85%以上。生根培养后在草炭土∶珍珠岩=4∶1的基质上移栽成活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62.
日光温室土墙传热特性及轻简化路径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减小日光温室土墙厚度,该研究在分析土墙温度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墙轻简化路径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测试分析,土墙可划分为用于储蓄热量的蓄热层和防止热量从蓄热层向室外方向流失的保温层。土墙86.9%的部分为保温层。模拟结果表明使用由47 cm厚夯土和7 cm厚聚苯板(热阻等于3.13 m厚夯土保温层)构成的复合墙在夜间的放热量与3.6 m厚土墙相近。使用保温材料替代夯土保温层来减薄土墙在理论上可行。另外,根据模拟,当土壤20 cm深处温度提高至23℃后,土壤供热量可超过测试条件下土壤和土墙放热量总和。为此,土墙在理论上可通过以下2条途径实现轻简化:1)使用保温材料建造墙体保温层;2)使用土壤蓄热替代墙体蓄热。  相似文献   
63.
城市土壤压实对入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区土壤经过大规模压实降低了入渗率,从而导致雨水径流增加。在弗罗里达州北部城市建筑工地上采用双环法研究了不同压实程度下土壤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弗罗里达州中北部不同压实程度土壤的入渗能力差异较大;土壤压实越严重,其土壤密度越大、孔隙度越小,土壤入渗率越小;严重压实的土壤中存在水分入渗的限制层,致使稳定入渗率明显降低;土壤初始入渗率与稳定入渗率的差异较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尽管压实和没有压实的入渗率有较大的变化,但建筑活动或压实处理后减少了入渗率的70%~99%。城市土壤入渗率的减小导致地表径流系数以及发生洪涝的几率和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64.
以甘薯近缘野生种I. trifida (2x)为探针, 与I. trifida (4x) 2个株系“695104”和“697288”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结果显示, 2株系都与I. trifida (2x)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但2株系的信号存在差异。“695104”几乎所有染色体整条都有均匀明亮的信号, 应为I. trifida (2x)基因组直接加倍而来;而 “697288”与“695104”不同, 虽然各条染色体也均有杂交信号, 但信号的区域与亮度有差异, 较为复杂, 可分为三种情况。第1种是整条染色体有均匀明亮的信号, 亮度与分布区域同“695104” , 有41条;第2种是几乎整条染色体有信号, 但亮度较第一种暗, 有14条;第3种为染色体部分区域有信号, 亮度较前二者更暗, 有5条。推测 “697288”是在加倍同时或之后又发生了基因组重组与部分变异。  相似文献   
65.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营养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土壤微生物的组成、主要作用,并提出了表征土壤肥力的微生物指标,阐述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和土壤氮、磷、硫元素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营养关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6.
月见草离体快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见草(Oenothera erythrosepala Borb)是传统的药用植物、重要的油料植物及芳香植物和常见的观赏花卉植物,为国内外广泛利用[1].近几年由于人为采集,野生资源逐年减少,需要采用繁殖方式扩大种苗供应.目前市场上主要采用人工栽培的繁殖手段[2],这样既浪费了人力又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为此笔者在离体快繁上做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增产的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多次试验其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中稻适当减少基、蘖肥用作穗(粒)肥,使其前期促蘖壮蘖,中期稳长,群体适中,后期个体健壮,抗逆力增强,光合效率和N肥利用率均提高,因此头、二季均较“重底早追施肥法”显著增产,尤其与穗型较小的品种、中苗移栽、穴植双株、适当密植和增施N肥、中期增施K肥等措施并用时效果更佳。N素基、蘖、穗肥比例为5:2:3的两季增产率均高于其他参试8种单项增产措施,起关键作用的是穗(粒)肥,随施N总量增加而提高其所占比例,对两季总产的配合效应愈好。穗(粒)肥施期则根据中期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宜在孕穗期或齐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68.
毛竹经营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毛竹 (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进展 ,包括栽培类型、经营模式、林分结构 (立竹度、年龄结构、树种组成、鞭系结构等 )、土壤管理、施肥、综合改制及采伐技术等  相似文献   
69.
四川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利用N6培养基,对四川省22个小麦推广品种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推广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极差仅6.25%;(2)X^2独立性测验揭示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受基因型极显著影响,变异于0.00-87.50%之间。植株再生率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变异,变幅为0.00-90.63%;(3)方差分析揭示,基因型间每外植体胚胎愈伤组织上再生1.0cm以上的芽数,及其最长芽长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4)相关分析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余各性状间无明显关系。然而,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与植株再生率、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及其最长芽长度之间,植株再生率与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及其是长芽长度之间,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与其最长芽长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供试材料中,雅安早、大粒早、五一麦、,绵阳15在综合性状上表现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胚性化能力强、植株再生率高、克隆数多和生长旺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70.
西瓜子叶组织培养中四倍体的产生及鉴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5年二倍体西瓜品种子叶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分化频率、增殖系数、畸芽率及四倍体频率随基因型、外植体所处部位、激素浓度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用不定芽叶尖染色体计数可100%要出四倍体。试管苗快繁中四倍体对营养逆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