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林业   351篇
农学   252篇
基础科学   405篇
  223篇
综合类   1882篇
农作物   172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1174篇
园艺   297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岩溪晚芦(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为试材,在果实成熟期用乙烯诱导果蒂的离层,分时段应用探针组(Probe Set ID)总数至少30302的基因芯片研究了离层基因表达情况,且同步进行了无乙烯诱导的对照实验,得到芯片两两比较结果。4h、12h和24h样品处理同样品对照的两两比较结果表明:4h、12h和24h样品处理分别至少有650个、500个和2200个探针组比样品对照显著下调表达,分别占探针组总数的2.15%、1.65%和7.26%;4h、12h和24h样品处理分别至少有550、600和1200个探针组比样品对照显著上调表达,分别占探针组总数的1.82%、1.98%和3.96%。研究首次证实了Affymetrix公司的柑橘基因表达检测芯片可应用于中国岩溪晚芦,首次发现了至少500条基因连续20h的表达趋势。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承德地区藤本月季’大游行’的栽培管理提出建议。[方法]对藤本月季品种’大游行’在承德地区进行引种栽培,研究光照、水、肥等环境因素对’大游行’生长的影响。[结果]’大游行’在遮阴20%的条件下株高、冠幅、叶长、叶宽等指标达到最大值,随着遮阴强度的不断增加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无处理对照组相比,每30 d浇水1次’大游行’的各项生长指标差距不明显,控制每15 d浇水1次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花色和叶色变浅。每小区(4 m2)施牛粪100 g的条件下,’大游行’的各项生长指标较自然条件下均有明显增长,施肥对花色、叶色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结论]藤本月季’大游行’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在承德地区园林绿化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协调好光照、水、肥和应用环境、需求间的关系,以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3.
张广民  文杰 《中国饲料》2006,(10):36-38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PCR荧光信号的变化进行核酸定量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表达、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检测等许多方面。本文综述了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江苏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复合PCR方法,对江苏地区的162份可疑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72份病料为PCV2阳性,17份为PCV1阳性,其中7份同时感染PCV1和PCV2。从发病时间看,以9~11月发病最多,阳性率高达54.67%。样品较多的保育猪和育肥猪的阳性率分别是26.03%和68.1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已在江苏地区呈流行趋势。同时对18头PCV2阳性猪病料的心、肝、脾、肺、肾、脑、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进行PCV2检测,结果有7头PCV2阳性猪的各个脏器都能检测出PCV2;在这些脏器中,肺、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的检出率都为100%,较其他受检脏器更适合作为PCV2的检测样品。  相似文献   
25.
某黄鸡养殖农户4条大棚雏鸡总存栏量40 000只左右,在12日龄免疫后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出现有神经症状的"扭头鸡",采食量下降,病鸡在跑动后有后蹲的姿势。第一条棚雏鸡先发病,随后3条棚雏鸡相继发病,病症相似。病程持续近10天,总死亡量约1 000只。根据发病背景、症状观察、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及PCR试验、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等一系列工作,诊断为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动物回归试验,在雏鸡体内成功复制出该临床疾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使病情得到迅速的控制。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参考GenBank已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sp2基因序列,在高致病性病毒Nsp2基因缺失区的两端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能够区分经典PRRSV和高致病性PRRSV的RT-PCR诊断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2007~2010年间江苏地区的45份可疑临床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临床病料阳性率为40%,所有毒株均属于高致病性毒株。对PRRSV阳性病毒的Nsp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有18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与中国高致病性PRRSV代表毒株JXA1、WUH1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2.2%~97.6%、80.4%~95.3%。此外,18株病毒的Nsp2共同存在不连续的30个氨基酸缺失,缺失位置与同期中国高致病性PRRSV具有相同的特征。通过本研究掌握了江苏地区2007~2010年间PRRSV流行情况及Nsp2基因变异特征,为地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本实验室2014年从吉林省某地暴发严重腹泻的病羊群分离出肠道病毒(CEV-JL14)和小反刍兽疫病毒,表明这2种病毒在该次疫病的暴发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羊群中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羊肠道病毒混合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建立的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的夹心ELISA试剂盒和检测羊肠道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对采自吉林省和内蒙古地区的共计1 167份羊粪便分别进行检测,发现被检羊群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羊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羊群混合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羊肠道病毒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该发现为今后上述病毒引起的疫病的诊断、防治提供流行病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旨对当前普洱市猪伪狂犬病流行、分布及危害现状,对全市10县(区)的194个养猪场(户)监测3 219份猪血清,进行全面、系统地流行病学调查和自然病毒感染抗体的监测,界定了猪伪狂犬病是当前对普洱市养猪业危害严重的重要疫病之一,发现现阶段猪伪狂犬病流行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以繁殖障碍综合征和疫病发生引起一定数量新生仔猪发病、死亡为特点。监测中型养猪场、小型养猪场、散养户,其猪伪狂犬病阳性率分别为48.82%、33.33%、17.85%。掌握猪伪狂犬病的发病时间、空间及群间分布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认识其对疫情控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分析疫病成因,发现总体上猪伪狂犬病主要发生于中型和小型猪场,该疫病的阳性率可能与种猪的饲养时间长短以及养殖规模有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建立当前形势下及时、快速、有效防控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制模式是——重点加强中、小型猪场饲养管理和引种检疫;定期监测,扑杀淘汰野毒感染猪;经常性消毒和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猪场周围经常性灭鼠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9.
我国肉鸡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我国肉鸡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2013年6~8月,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在我国肉鸡养殖主要产区开展了大范围的调研活动,对我国肉鸡养殖规模的结构分布、经营模式等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化的个体养殖和中等规模养殖是目前我国肉鸡养殖的主要生产形式,养殖规模越大,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特征表现得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30.
环境高温对两品种肉鸡生长、胴体性状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5周龄AA肉鸡公鸡和北京油鸡公鸡各108只,评价持续高温对其生产性能、胴体组成、脂肪沉积的影响,比较其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试验设3个处理:34℃持续高温,自由采食(试验组,34AL);21℃适温,自由采食(适温对照组,21AL);21℃适温,采食量与34AL组相同(采食配对组,21PF)。所有仔鸡在人工环控舱饲养至8周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AA肉鸡在持续高温下的采食量比适温对照组降低45%(P〈0.001),日增重由61.45 g/d降至22.29 g/d(P〈0.001),饲料利用率明显降低(P〈0.05)。对北京油鸡而言,热暴露虽然也使采食量大幅下降(下降幅度为20%,P〈0.001),但日增重却没有受到高温的影响,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P〈0.05)。北京油鸡在试验期间无一死亡,而高温处理的AA肉鸡死亡率高达36%。与适温对照组相比,高温试验组AA肉鸡的胸肌率明显下降(P〈0.05),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沉积率明显降低(P〈0.01),腹脂沉积率无明显变化(P〉0.05)。北京油鸡胸肌率未受到高温的影响,但热暴露北京油鸡腹脂沉积率明显高于适温对照组(P〈0.05),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沉积相对稳定(P〉0.05)。研究表明,北京油鸡对高温表现出极高的耐受性,在持续34℃高温下正常的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AA肉鸡在持续34℃高温下,正常的生长、发育被极大程度地破坏,死亡率高。北京油鸡适应高温的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在高温下腹脂沉积增加及饲料利用率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