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文中对河北省某铅锌矿区周边耕地150组土壤(0~20cm)进行取样分析,采用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评价了7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多变量分析了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Cd、Pb、Zn、Hg显著高于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 Pb> Hg> Zn> Cu> As> Cr, Cd、Pb、Hg和Zn显示中度污染,Cu和As为轻微污染,总体属于多种金属复合污染;Er和RI评价重金属结果整体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主要贡献因子为Cd和Hg。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比较清晰,受到人类活动不同程度的影响。污染严重的Cd、Pb、Zn主要是由上游铅锌矿开采废弃物和废水受自然应力(河流、强降雨)迁移至土壤;Hg和Cu是大气降尘、交通运输和工矿活动多重因素的混合污染源;As和Cr主要由成土母质和农业活动控制。研究表明,矿区外围耕地有必要针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来源进行修复治理和水土监测来降低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2.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猪(Sus scrofa)是人类(Homo sapiens)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然而,异种移植物进入受体后将被受体巨噬细胞清除,其主要原因是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ngal regulatory proteinα,SIRPα)不能特异地识别异种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相关蛋白(integrin associated protein,IAP又称CD47),导致移植物细胞被受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并清除.本研究在敲除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α-1,3-galactosyltransferase knockout,GTKO)的巴马小型猪基础上,转入hCD47基因,制备表达hCD47基因的GTKO/hCD47巴马小型猪,可避免超急性排斥反应并减弱受体巨噬细胞对移植物细胞的吞噬.首先构建巨细胞病毒增强子和鸡β肌动蛋白启动子(cytomegalovirus early enhancer/chicken β-actin promoter,CAG)调控的hCD47基因表达载体pCAGGS-hCD47-Neo,转染GTKO巴马小型猪的耳成纤维细胞,然后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制备转基因克隆猪.利用PCR对克隆仔猪进行转基因鉴定,通过qRT-PCR、Westem blot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hCD47在转基因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等组织的表达.抽取存活仔猪血液进行生理指标检测,监测其健康状况.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13头转基因克隆猪,PCR鉴定均为hCD47基因阳性猪.qRT-PCR结果显示,hCD47基因在各器官中的表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胰腺、肝脏、肺脏、脾脏、肾脏和心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证实hCD47基因在胰腺、肝脏等中均具有较强表达,与qRT-PCR结果一致.血液生理指标显示,存活仔猪健康状况良好.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表达hCD47基因的GTKO巴马小型猪,确证了hCD47基因在主要器官中的表达特征,将有助于探究hCD47基因在减弱受体巨噬细胞对异种移植各器官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3.
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国内外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理论和最新成果,本文对河北省1995-2004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为综合评价河北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十年间,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5年的0.4882hm2下降到2004年的0.4357hm2,生态赤字反映出区域生态系统正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平稳下降表明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4.
介绍了猴面包树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分布与原产地概况,世界各地引种栽培及其在食品、饮料、医药和纺织等方面的传统利用和产业化开发现状。根据其生物气候参数分析我国适宜引种区域并展望在我国引种与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为研究常用植保机械对农作物病虫防治的应用效果,采用雾滴沉积分布、粒径大小检测和田间调查等方法,对9种常用植保机械防治小麦穗蚜的农药沉积率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电动喷雾器、机动弥雾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沉积率较高,达到51.4%~63.7%;单旋翼无人机和地面喷雾机械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优于其他低空低量植保机械;在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中,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适宜大面积推广使用;低空低量喷雾防漂移技术、专用助剂、农药剂型等需加大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26.
施药器械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对陕西省常用的主要施药器械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电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植保无人机,R-44直升机防效最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业效率较高,可在大田中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应向智能化自主飞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7.
小麦纹枯病是黄淮冬麦区主要的常见病害,病情发生普遍且严重,小麦田一旦遭受纹枯病为害,若不及时防治,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者减产可达40%。受害较严重地块会形成大面积死棵白穗,直致颗粒无收。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带有病原菌的土壤、作物秸秆和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作为第2年的侵染源。机械作业也可以传病。  相似文献   
128.
王顺领  魏静 《河南农业》2019,(22):61-61
商水县地处黄淮平原覆地,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是小麦和玉米生长的适宜地区。商水县常年种植小麦面积8万hm^2,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33万hm^2,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近年来,随着高标准粮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技人员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深入进行,全县小麦和玉米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9.
不同还田材料对空心村整治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还田材料在空心村整治为农用地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效应,为提高新增耕地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在农村废弃宅基地的整治中使用不同的还田材料进行复垦还田,通过TS(改良剂FeSO4)、TF(有机肥鸡粪)、TC(粉煤灰)、TSF(改良剂+有机肥)、TFC(粉煤灰+有机肥)、TSC(改良剂+粉煤灰)和T0(无培肥措施)7种处理来监测土壤0—105cm剖面上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土壤剖面平均有效磷含量在处理TSF下最大,且覆土30cm的TSF处理相对高于T0处理254.49%,0—105cm的则相对高146.37%。土壤剖面平均速效钾含量在处理TSF下最大,且覆土30cm的TSF处理相对高于T0处理19.13,0—105cm的则相对高14.01。土壤剖面平均全氮含量在处理TSC下最大,且覆土30cm的TSC处理相对高于T0处理29.63%,0—105cm的则相对高27.06%。土壤剖面平均有机质含量在处理TF下最大,且覆土30cm的TF处理相对高于T0处理247.47%,0—105cm的则相对高于42.63%。[结论]综合比较,同时添加改良剂(FeSO4)和有机肥(鸡粪)时在玉米—小麦—玉米三季作物种植过后土壤养分增加迅速,对空心村整治后生土熟化促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0.
根据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交配型基因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收集到的14株蛹虫草正常菌株和退化菌种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3株正常菌株含有MAT-HMG和MAT-alpha两类交配型基因,判定为异核体;11株退化菌株仅仅含有MAT-HMG或者MAT-alpha交配型基因,判定为同核体.笔者推测,蛹虫草发生不形成子实体的菌种退化的原因之一是核相发生了改变,即异核体变成了同核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