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opaque2突变体材料是最常用的高赖氨酸玉米供体。对已获得的郑58/o2近等基因系研究表明,胚乳发育不同时期22-kDα-醇溶蛋白的积累均明显低于郑58。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α-醇溶蛋白家族基因Z1A、Z1B、Z1C和Z1D的表达均显著低于郑58。郑58/o2胚乳发育不同时期Opaque2基因均正常表达。测序分析发现,郑58/o2中o2基因ATG后713 bp处缺失10个碱基,ORF预测Opaque2蛋白翻译提前终止。针对突变缺失位点开发基因内分子标记o2-indel-1,利用该标记进行回交转育,结果表明,o2-indel-1与o2突变表型完全连锁,错选率为0。opaque2基因突变位点的解析有助于高效分子标记的开发,有效降低错选率,提高优质蛋白鲜食玉米多基因聚合育种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3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在开封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分5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郑单136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136最佳种植密度为7.5~8.2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郑黄糯2号糯玉米不同密度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黄糯2号糯玉米不同密度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34.
不同播期对郑黑糯1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在河南开封市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分12个不同播期进行露地直播试验,通过对不同播期的鲜穗收获期、株高、鲜穗产量、鲜果穗性状及品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黑糯1号”在河南地区适宜播种期为4月20日~7月9日,最早直播在4月上旬,最迟在7月中下旬。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郑青贮1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选系郑饲01为母本,自选系五黄桂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青贮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突出优点是植株高度适中,抗性较好,品质优良,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作青贮玉米种植,一般生物产量1280kg/667m2。  相似文献   
36.
普通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沉淀值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SDS-PAGE分析了2个杂交组合F3株系和国内14个普通小麦品种的HMW谷蛋白亚基组成、亚基对SDS沉淀值的效应、Glu-1品质评分与SDS沉淀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亚基对SDS沉淀值的贡献不同。其中,亚基5+10优于2+12或4+12;1和2,7+8和7+9的作用相近。Glu-1品质评分与SDS沉淀值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7.
以17份黄淮海常用骨干系及自选系为材料,不同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筛选抗旱性强的玉米种植资源,并探讨其抗旱的生理机制。方差分析表明,与正常水分相比,胁迫后的抽雄至散粉间隔未达显著水平,但ASI间隔达显著水平;不同生育期自交系的叶绿素含量、Fv/Fm和Fv/Fo均下降,SOD和POD活性均提高,但不同自交系下降或上升的幅度不同,且不同自交系间、胁迫与对照间指标差异及两因素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灰色关联度表明,POD活性无论是拔节期还是抽雄期都与ASI关联度很高,可作为筛选抗旱型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模糊隶属函数法鉴定出超4F、郑36、CIMBL12、郑63、HCL645、郑6611和PH6WC在两个生育期均属于抗旱型自交系,其中,超4F、郑36和郑63拔节期和抽雄期干旱胁迫后,ASI增大幅度较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抗旱指数均较高,说明这3个自交系遭受干旱胁迫时主要通过调节光合系统这种机制来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38.
以生物诱导为基础的DH育种已发展成为玉米育种的核心关键技术,能够显著缩短自交系选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近年来,单倍体规模化诱导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批量加倍还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文章综述玉米单倍体获得的技术途径、加倍措施、诱导率和加倍率QTL定位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对单倍体的不同加倍方法以及不同加倍药剂的加倍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元分析剖析诱导位点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39.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通过维持细胞膜两侧的葡萄糖浓度来维护细胞的稳定,在植物抗逆境方面起重要作用。从郑36自选系中克隆了1个GLUT1基因,暂时命名为ZmGLUT-1,该基因含有1 26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20个氨基酸;对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响应逆境胁迫、激素信号传导、光刺激应答等多种结合位点;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主要以α螺旋结构存在,亚细胞定位于质膜上;q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且在叶尖和胚中高表达,同时发现该基因受脱落酸(ABA)和PEG胁迫下调表达,而复水后表达虽有上升但无法达到正常水平;互作蛋白分析发现,或许ZmGLUT-1与互作蛋白构成调控网络,通过催化和跨膜转运糖类、脂质、激素等物质,来参与细胞代谢物的合成与降解,维护细胞的稳定性,以此来维护植物的生长发育。以上研究表明ZmGLUT-1基因与干旱胁迫和ABA诱导相关。  相似文献   
40.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黑糯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年在郑州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分6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的生育期、株高、鲜果穗性状与品质、鲜穗产量、干籽产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黑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6~6.75万株/hm2;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7.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