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217篇
  17篇
综合类   59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搅拌对牛粪干式厌氧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干式厌氧发酵罐,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高温(55℃)条件下搅拌对牛粪干式厌氧发酵效果的影响.连续搅拌转速为8~32 r/min时,产气效果无明显差异.采用8 r/min间歇搅拌,所得到的甲烷产量比连续搅拌低约10%,但能大幅降低搅拌能耗,在于式厌氧发酵系统中更为适用.反应过程中,各组间发酵料液的pH值、挥发性有机酸浓度、总碱度和氨氮浓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2.
研究了齿形链啮合机理和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双节距齿形输送链条.对其结构特性及啮人冲击速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链条主要设计参数及其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200 h的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0 h后,双节距齿形输送链条的磨损伸长率仅为0.149%,明显低于传统的双节距滚子输送链条.验证了双节距齿形输送链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3.
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断蔗尾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甘蔗茎秆尾部机械强度显著低于中部和基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断尾机构。甘蔗通过该机构时5~6片青叶及其紧密包裹着的尾部可以被折断。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输入输出滚筒转速、断尾滚筒转速、断尾滚筒中心距和断尾滚筒上、下弹性条相对安装位置等因素对甘蔗断尾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优的断尾参数组合为:输入、输出滚筒转速250 r/min,断尾滚筒转速550 r/min,断尾滚筒中心距300 mm,断尾滚筒上、下弹性条相对安装位置角-20°。该断尾机构在蔗茎生长点以下4~6节位置断尾的最佳断尾率为63.3%,断尾平均长度为212 mm,标准差为57 mm,符合农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4.
选择1949年以来河南中部麦区不同年代主栽的6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对生育后期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冬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为光合功能改善奠定了基础;拔节期干旱胁迫下,现代品种旗叶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潜在活性在开花期高于早期品种;在品种更替过程中,现代品种的丙二醛含量降低,抗氧化酶酶促系统第一道防线的SOD活性快速升高并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早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POD活性来抵御干旱。现代品种的CAT和APX活性少量增加就能及时清除过氧化物体和叶绿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使得抗氧化代谢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以保证光合器官功能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5.
非对称液压缸位置伺服系统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阀控非对称液压缸位置伺服系统存在参数摄动和不确定外负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H∞自适应反步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设计控制器时,通过对子系统选择合适的Lyapunov函数,避免了高阶系统中对虚拟控制量重复求导的问题;使系统的跟踪误差满足鲁棒H∞性能指标,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考虑到控制输入前的不确定参数会导致所设计控制律和自适应律互相嵌套,把系统模型中的时变参数进行变量置换,并对整个系统构造了一个合适的Lyapunov函数,从而解决了该问题;最后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仿真结果表明,与PID控制器相比,所设计的控制器使系统的输出对给定信号的跟踪速度更快,具有更小的跟踪误差,且对参数变化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6.
提出了一种基于Mean-shift分割和非抽样剪切波变换(NSST)的多光谱与高分辨率全色图像融合方法。对高分辨率图像进行Mean-shift分割,并利用区域方差将多光谱图像划分为需要进行空间细节增强及需要光谱特征保持的区域;然后利用NSST变换对高分辨率图像和多光谱图像的强度分量进行多尺度分解。分解后的低频子带采用基于四阶相关系数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带通方向子带根据分割所得的区域按区域方差进行融合;最后进行NSST重构得到融合后的强度分量,经IHS逆变换获得高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仿真实验表明,与其他4种相关的融合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在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与光谱信息的保持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使得融合图像不仅具有较好的光谱保持特性,而且其空间分辨率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7.
小麦免耕播种机浮动支撑式防堵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华北一年两熟区秸秆量大,根茬粗,免耕播种机开沟器前易产生壅堵,影响机具通过性能和播种质量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浮动支撑式防堵装置,阐述了其工作原理,设计了主要工作部件,确定了其结构参数,并进行了田间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装有浮动支撑式防堵装置的小麦免耕播种机通过性能良好,符合农艺要求;与带状旋耕防堵装置相比,土壤扰动量减少约25%,油耗降低约7.04%。  相似文献   
208.
茶园防霜机不同时间尺度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生晚霜的茶园中,试验研究了防霜机不同时间尺度启闭的防霜效果。在茶树萌芽前不同天数、降霜前和日出后不同时间,分别设定开始启用和启闭防霜机的处理,测定其对茶树生长、冠层温度和防霜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萌芽前20、15、7 d开始启用防霜机,使新梢长度、芽密度和百芽质量均比对照增加20%以上;防霜机在降霜前2.0、1.5、1.0 h启动,对茶树防霜效果更显著,作用半径比对照增大60%以上;防霜机在日出后2.0、1.5、1.0 h延停,在开始的1 h内可平均减缓冠层温升45.76%,并减小茶树叶片光合强度的降幅。所以,晚霜时为保持茶树较好的长势和产量,应在茶树萌芽前不少于7 d开始启用防霜机,且合适的启动和延停时机分别为降霜前1.0 h和日出后1.0 h。  相似文献   
209.
分析研究了人口、生态和技术的变迁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中国农业的发展在人口压力下形成了与追求产量最大化相一致的小规模经营,且随着集约化技术的发展,小规模经营愈加强化。技术变迁的历史表明:完善的市场化措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全可以在目前小农经营基础上改造传统农业并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10.
体育领域公共服务存在“一义多词”现象,即“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两个名称共存,同时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定义也没有统一定论。从公共体育服务的缘起与变迁、术语学确定术语规范的原则对两个名称进行辨析,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规范术语。然后根据术语学对术语定义的标准化的要求,把公共体育服务定义为为满足公民体育需求而生产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