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构树枝构件种群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州省贞丰县试验区和贵州大学校园进行了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枝构件的静态和动态观测,结果表明,构树的枝夹角变化在30~70°,表现为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构树枝构件种群形态具高度可塑性,其结构影响着树冠的整体构型,枝长和枝夹角随枝位的升高而减小;一二级枝的分枝率大于二三级枝的分枝率;平均枝条数量,枝长和枝夹角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减小;枝从3月中旬随芽的萌发开始生长到8月生长稳定,年生长动态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32.
为实现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收集和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试验区生态建设对植被恢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了农户对生态建设的认知与响应。研究表明,生态建设显著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的植被恢复,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初步实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农户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相似文献   
33.
对构树芽构件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及其命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数量多数分布于侧枝上,占总芽量的56.5%,且活芽库也集中于侧枝上;主干上的芽密度低于侧枝,侧枝上活芽密度大约是主干的2~10倍,且活芽集中分布于树冠的表层.芽种群在林中、林缘、林外三种生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命运,经过一个严冬后,芽的成活率表现为孤立木>林缘木>林中木.  相似文献   
34.
对6不同岩性土壤上构树种子发和1年生苗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构树种子发芽率及苗木高、径生长在不同岩性土壤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灰质白云岩土壤种子发芽率最高(88.8%);其后依次为石英砂岩、变余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玄武岩;在长石砂岩土壤上种子发芽率最低(47.1%)。构树苗木高、径生长在灰质白云岩土壤上最好,年净生长量超过109 cm和1.26 cm,在长石砂岩土壤上生长最差。在不同岩性土壤上构树苗高、地径生长呈慢-快-慢的"S"形节律变化。灰质白云岩发育土壤最适宜于培育构树苗木。  相似文献   
35.
为了促进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结合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以及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利因素、存在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研究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6.
指出了构树是优良的造林绿化及改善生态环境树种,有重要的开发利用前景和栽培价值。对喀斯特石漠化区构树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论述了其开发利用价值及发展前景,以期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7.
喀斯贫困山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承载指数模型及灰色预测模型对贵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2003—2013年贵州年末总人口、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人口超载率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年末粮食生产总量、土地资源承载力、粮食盈余率表现出波动下降趋势。说明贵州省所能承载人口远远低于实际总人口,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态势,粮食盈余率表现出负增长,粮食严重不足。土地承载力指数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揭示粮食自给率比较低,人口与粮食之间矛盾十分突出。灰色预测结果显示,2014—2023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2 527.42万人下降到2023年的2 248.73万人,10年间下降了11.03%;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4年的1.75上升到2023年的2.25,10年间上升了28.57%,表明如果按照当前趋势发展下去,未来10年研究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将会严重过载,人地矛盾日趋严峻,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为缓解人地矛盾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摸清毕节试验区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判断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利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8年毕节试验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60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53 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47 4 hm2,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为3.452 9,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06 3和0.6947,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社会发展指数为2.096 9和0.523 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4.514 2 hm2.说明,毕节试验区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经济系统处于生态耗竭、不可持续状态,生态多样性低,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发展属于高能源消费型.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级,毕节试验区属不可持续发展等级.在分析不可持续发展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9.
采用BIOLOG-ECO测试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不同层次及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4个恢复阶段AWCD表现出R>S的特点;在土壤剖面上,AWCD具有垂直的变化规律,4个恢复阶段A层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表现出A>B层的特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生境、不同层次、根际及非根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底物的能力表现出"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在培养时间48~144 h时利用能力最强,且总体表现为石沟生境利用能力最强;同时,植被恢复过程中AWCD变化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  相似文献   
40.
刘文彦  魏媛 《农业工程与装备》2019,(10):124-124,127
我国走进一个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需要良好的人才条件支撑,根据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构建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文章将结合湖北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情况,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系统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