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39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69篇
  75篇
综合类   297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宠物农药中毒时有发生,威胁着宠物的健康,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是最重要的一类农用化学品。有机磷农药应用广泛,对种植业中的害虫、畜牧业中寄生虫、渔业中的寄生虫、家庭和环境卫生中的害虫均有效。按其毒性的强弱可分为三类:剧毒类包括甲拌磷、内吸磷、对硫磷、保棉丰、氧化乐果;高毒类包括甲基对硫磷、二甲硫吸磷、  相似文献   
72.
采用人工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利用取土烘干法监测田间土壤贮水量的变化过程,并实测了青贮玉米形态指标和产量,利用水量平衡法得出了不同处理的耗水量。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可以在减产11.26%的情况下节省25%的灌溉水,使WUE提高了18.32%。  相似文献   
73.
微咸水资源的安全利用,可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从微咸水水质、灌水方法、土壤性质和作物类型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影响微咸水安全利用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主要影响效应;综述了耐盐先锋作物--棉花的耐盐特性和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及棉花微成水灌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微咸水安全利用技术及其在棉花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目的】揭示水盐胁迫对超高产小麦幼苗生长及根系导水率的影响机制。【方法】以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和水盐胁迫3种胁迫处理(2%PEG6000、0.1%Na Cl和2%PEG6000+0.1%Na Cl)和对照(Hoagland营养液,CK),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小麦的生长指标、根系导水率及全氮、K+和Na+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水盐胁迫下导致小麦幼苗根系导水率降低的因素。【结果】(1)与CK相比,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和水盐双重胁迫分别使冬小麦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降低。(2)水分及盐分胁迫处理的根冠比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2%和14%,而在水盐双重胁迫条件下则显著降低了6%。(3)与CK相比,盐分胁迫和水盐双重胁迫显著增加了小麦叶片和根系的Na+/K+比,水分胁迫下的Na+/K+比虽然也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4)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及水盐双重胁迫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全氮量。(5)与CK相比,水分、盐分及水盐双重胁迫使小...  相似文献   
75.
以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的砂壤土和黏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干湿频率分别为0、2、6、12次)和外源氮(2种土壤中添加氮累计量均为220 mg N·100g~(-1)干土)下砂壤土和黏壤土的CO_2和N_2O释放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和外加氮源显著激发了砂壤土和黏壤土的CO_2和N_2O的释放速率:干燥期越长,外加N源对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激发效应越强;干燥期越短,外加N源对土壤N_2O释放速率的激发效应越强。两种土壤的CO_2和N_2O的释放速率对干湿交替的响应模式一致,砂壤土的碳氮矿化速率对干湿交替响应更为强烈,砂壤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和无机氮(NO-3和NH+4)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均高于黏壤土。在外加氮源的条件下,干湿交替显著提高了砂壤土和黏壤土中可溶性有机碳和无机氮的含量,增大了实际生产中农田土壤无机氮淋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6.
正前郭县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主要是在前郭县水管体制改革基础上,通过前郭县河道堤防管理站、前郭县塔虎城灌区管理所、前郭灌区灌溉管理局三个管理部门的运行来提升整体农田水利的灌溉水平。前郭县河道堤防管理站负责管理前郭县境内松花江、嫩江、霍林河三个大河的管理工作,其中松嫩两江河道长75公里,堤防长69公里。霍林河属季节性河流,经查干湖、库里泡流入嫩江,全长61公里,并无堤防建设;前郭县塔虎城灌区管理所主要负责塔虎城灌区工程设施和灌区机械设  相似文献   
77.
阶段干旱及复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设置轻度干旱(土壤含水率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60%~70%)、中度干旱(土壤含水率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50%~60%)和重度干旱(土壤含水率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40%~50%),和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土壤含水率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70%~80%,CK)4个水平,对比分析了不同阶段受旱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指标变化过程。【结果】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对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拔节期为株高和叶面积的需水敏感期,株高较CK下降了18.6%和29.0%,叶面积较CK下降了18.2%和49.5%;水分胁迫处理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CK差异显著,复水后,轻度水分胁迫下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CK无显著差异,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CK之间依然存在显著差异;从复水补偿角度来看,灌浆期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比拔节期和抽穗期更难恢复,其中灌浆期为光合作用的需水关键期,气孔导度较CK下降了28.7%、34.0%和49.4%,净光合速率较CK下降了10.5%、23.2%和28.0%。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对小麦的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拔节期和抽穗期水分胁迫降低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从而引起产量下降;灌浆期水分胁迫导致小麦千粒质量下降,进而引起产量降低。【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轻度水分胁迫可实现节水和高产的统一;灌浆期为小麦光合作用需水关键期,合理的加强灌浆期水分管理可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8.
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水域中的菌落结构,并会诱导产生抗生素抗性菌,对养殖生物及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初步掌握当前我国沿海养殖密集水域抗性菌的多样性概况,对我国沿海11个典型养殖区的底泥进行采样,选用常见的6种抗生素对菌株进行筛选,并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抗性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养殖水域,其底泥中抗性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2)在大部分养殖水域,抗性菌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 3)养殖水域底泥中细菌的多样性在不同抗生素的作用下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养殖中使用抗生素对抗性菌多样性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水产养殖活动对我国沿海典型养殖区抗性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可为抗生素使用的生态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正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面积每只2.5亩,池深1.7米,4口池塘合计10亩,池底部为泥沙底质,水源为当地山区水库或池塘流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进、排水设施完善,排灌独立。进排水口设置钢丝网或铁栅栏。每口池塘配有1.5千瓦的水车增氧机1台。池塘在苗种放养前1周左右注入新水,进水口用60目筛网过滤,初始进水20厘米,  相似文献   
80.
为明确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设3种水分处理(低水W0、中水W1、高水W2)和4个施氮水平(无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下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能增加籽粒的蔗糖积累速率,缩短灌浆进程,促进小麦早熟;降低了籽粒中腺苷二膦酸葡萄糖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适当增施氮肥能够促进籽粒中蔗糖向淀粉转化,增加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其中W1N2处理的ADPG-PPase、SSS、GBSS和SBE活性峰值最高, 较W1N3、W1N1和W1N0处理分别增加了1.5%、7.9%、11.9%、5.8%和9.6%、4.5%、4.7%、5.2%和13.6%、7.6%、20.9%、10.5%,氮肥过量会对以上4种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适当提高氮肥水平能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极显著地提高小麦产量,W1N2处理较W0N0和W2N3处理分别增产164.6%、3.0%。在小麦灌浆期间控制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65%、配施氮肥240 kg·hm-2能协同提高小麦籽粒蔗糖含量,保证源器官有足够供应能力,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促进小麦体内碳氮代谢,最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