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为探寻适宜的高粱淀粉提取方法,有效应用高粱淀粉,以龙杂13号高粱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法、中性蛋白酶法和超声波辅助中性蛋白酶法提取高粱淀粉,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高粱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中性蛋白酶法优于碱法和中性蛋白酶法,其最佳提取工艺为先酶解后超声,超声功率为135 W,超声时间为6 ...  相似文献   
22.
高菲  贾涛 《农业工程》2018,8(10):41-43
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伴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涌现,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应运而生,农业发展迈入了新的春天。智慧农业具有高效率、智能化和精准化等一系列特点,对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国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并被积极的应用于农业物联网之中。该文对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积极地寻求相应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23.
以天然植物多酚(单宁)为吸持剂,以硫酸铁为沉淀剂,研究了废水pH、初始氨氮浓度、温度、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吸持沉淀法去除氨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最大吸附量达到13.8 mg·g~(-1),是人造沸石吸附量的2.4倍;在研究设定的投加量范围内,随着投加量的增加,氨氮去除率持续上升,达到16.3%;在试验条件下,供试材料对猪场废水的吸附量达到19.3 mg·g~(-1),是人造沸石的3.3倍,略优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植物多酚(单宁)吸持硫酸铁沉淀法有望作为一种新方法用于含氨氮废水的快速处理。  相似文献   
24.
对2013年—2014年SCI收录的900种农业及相关期刊概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这些期刊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荷兰和德国等4国,且多以英语出版。SCI仅收录中国17种农业及相关期刊,涵盖面窄,学科分布发展不均衡,且影响因子有待提高。通过了解和掌握SCI收录的农业及相关期刊基本情况,以期提高农业科学论文信息传播深度和广度,并为科研人员准确获取农业科研新动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以刺参龙须菜混合养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系统中细菌数量的变化规律,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刺参单养组及不同配比的刺参龙须菜混养组,围隔内底层水体中细菌数量均呈增高趋势,细菌数量在2.14×106~4.27×106cells/ml之间。不同刺参龙须菜配比的养殖系统内沉积物中的细菌数量在1.55×108~3.39×108cells/gdw之间,比水体中的细菌数量高两个数量级。DGGE图谱的UPGMA树状结构聚类分析图表明,不同取样时间(6月17日、7月7日)的沉积物细菌组成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参龙须菜混养围隔内沉积物的优势细菌主要归属于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  相似文献   
26.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菲  许强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0,34(5):760-767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刺参饵料中含有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大型绿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等,其中硅藻、褐藻和细菌在全年的食物贡献比较大,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实验期间,刺参体壁的硅藻脂肪酸标志22:5(n-3)相对含量很高(7.24%~14.45%),且16:1(n-7)/16:0比值全年在0.73~1.82之间(平均1.10),表现出典型的硅藻脂肪酸特征,表明硅藻是刺参主要的食物来源。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在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4.88%~8.16%),且在秋冬季节达到较高水平,表明秋冬季节褐藻类对刺参的食物贡献可能较大。噬纤维菌—黄杆菌类的脂肪酸标志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Odd&brFAs,5.31%~8.29%)和变形细菌的脂肪酸标志[18:1(n-7),5.85%~6.86%]相对含量比较高,表明细菌在全年都是刺参重要的食物来源。主成分分析发现,1月份刺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褐藻及细菌;3月份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6月份大型绿藻在刺参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7月份细菌和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细...  相似文献   
27.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和刺参韩国群体(K)进行完全的双列杂交,得到4个交配组合C(♀)×C(♂)、K(♀)×K(♂)、K(♀)×C(♂)和C(♀)×K(♂).各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刺参在16℃、盐度为31的海水中暂养7d,然后转移到温度或盐度按以下4种方式改变的实验海水中:1)实验海水温度以1℃/h的速率上升;2)刺参被转移到梯度的高温海水(27℃、28℃、29℃、30℃和31℃)中;3)实验海水的盐度以2 psu/h的速率上升或者下降;4)刺参被迅速转移到梯度的高盐度(36、38、40、42和44)或者低盐度(21、19、17、15、13和11)的海水中.统计单个实验中刺参的存活率.结果显示,温度渐升时,C(♀)×C(♂)和C(♀)×K(♂)组的最高存活温度(Survival temperature maximum,STMax)显著高于K(♀)×K(♂)组,C(♀)×C(♂)和C(♀)×K(♂)组刺参存活率为50%时的温度(50% 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50%CTMax)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温度突升时,两杂交组的半数致死高温(Median lethal temperature,LT50)高于韩国自交组,但低于中国自交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度渐升时,C(♀)×K(♂)组的半数致死高盐(50% critical salinity maximum,50%CSMax)显著高于韩国自交组(P<0.05).盐度渐降时,K(♀)×C(♂)组的半数致死低盐(50% critical salinity minimum,50%CSMin)显著低于K(♀)×K(♂)组(P<0.05).盐度突降时,K(♀)×C(♂)组的耐受盐度下限(Lower salinity tolerance limit,LSTL)显著低于K(♀)×K(♂)组(P<0.05).研究表明,中韩杂交刺参在温度和盐度耐受性方面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意味着通过杂交育种,刺参的抗逆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8.
沙柳沙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于2005年在达拉特旗测定了设置沙柳沙障的沙丘和对照样地(未设沙障)的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酸碱度等理化指标,对比分析沙柳沙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沙柳沙障的沙丘表层细沙含量比对照样地提高15.1%、粘粒提高18.3%、粉沙含量是对照地的1.8倍,说明设置沙柳沙障能够增加沙丘表层细颗粒含量,有效控制地表粗化。设置沙柳沙障后沙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对照地的1.78倍,全氮含量是对照地的1.97倍,全磷含量是对照地的1.64倍,全钾含量是对照地的1.14倍,说明设置沙柳沙障能够改善沙丘土壤的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M细胞靶向肽co1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从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全基因组中扩增FaeG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人工合成的co1靶向肽编码序列连接到FaeG基因的3'端,获得FaeG-co1融合基因.并分别将FaeG和FaeG-co1基因克隆到pET-30b表达载体中,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 (DE3)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FaeG和FaeG-co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均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别用两种重组菌表达的包涵体免疫昆明鼠,测定特异性IgG、sIgA抗体水平,并用ETEC强毒株对免疫鼠进行攻毒.结果表明,FaeG-co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G和sIgA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FaeG组;FaeG-co1组两次免疫后即可对ETEC致死剂量的攻毒保护率达到100%.这些结果表明M细胞靶向肽对抗原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免疫增强分子.  相似文献   
30.
往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零星散发,自2007年6月以来,北票市北部乡镇发生了猪只高热、贫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个别养猪场发病率高,损失很大.但养殖户和乡村兽医对该病认识不足,误认为是猪瘟、副伤寒、链球菌病、弓形体等病,投入一定量的药物,但收效不佳,故此我们对某规模养猪场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诊断,结果确诊为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