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移栽方式对烟株生长发育、根系酶活性、根系活力及产量、产值等影响,结果表明,井窖式移栽烟株不同时期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根系活力、产值量、净光合速率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膜下移栽烟株根系POD、CAT活性最高,抗逆性较好;不盖膜移栽烟株抗逆性较低,移栽方式对中部烟叶化学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打顶和套袋两种抑顶方式对上部烟叶成熟进程和烤后品质的影响,探讨套袋抑顶方式替代打顶的可行性,为开发新的抑顶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于初花期对烟株进行打顶与套袋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烟株上部叶腋芽发生、茎叶夹角及生长素(IAA)、脱落酸(ABA)、淀粉和水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并对烤后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打顶处理相比,套袋处理的烤烟植株腋芽生长势较弱,上部叶茎叶夹角较大,叶片内水溶性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IAA与ABA含量增加,叶片成熟进程更快.此外,套袋处理显著降低了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氯含量(P<0.05,下同),提高了总糖、还原糖、总氮和钾含量,其内在香气质和吃味也得到明显改善,感官评吸总分(39.8分)显著高于打顶组烟叶(36.5分).[结论]综合考虑上部烟叶可用性和烟叶品质,套袋抑顶方式优于打顶处理,即以烟叶套袋抑顶替代打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烤烟品种云烟87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烤烟栽培过程中,品种自身遗传对烤烟个体性状起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该文综述了烤烟品种云烟87栽培技术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为云烟87的种植推广和卷烟原料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4.
为了揭示杯罩式移栽技术替代地膜应用的特征、优势和局限性。以专用杯罩和配套地膜为试材,研究了杯罩和覆膜2种移栽方式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烤烟杯罩移栽技术通过“微型温室”效应,发挥了增温保墒和防虫避雹作用,形成了类型、外观、功能产品特性和育苗、穴栽、扣杯、取杯农艺标准。与覆膜移栽相比,虽然在高海拔、冷凉条件下有功能局限性,但是杯罩移栽平均产量增加75.40 kg/hm2,平均产值提高2770.75元/hm2,塑料材料使用减少60.00%,用工减少63.40%,表现出较大的减工降本、绿色环保优势,已累计推广超过7万hm2。杯罩式移栽作为移栽技术的革新,为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提供了新的模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打叶复烤是卷烟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配方打叶将成品片烟的化学成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打叶复烤后烟叶产品的质量均匀性。该文系统介绍了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在烟叶打叶复烤中的使用流程,并对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烟叶均质化控制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检测精度能完全满足烟叶均质化控制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揭示贵州烟田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及分布特征,指导植烟土壤保育。选取贵州代表性烟田,分析不同土壤类型耕层厚度、pH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深耕后pH和速效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贵州烟田土壤耕层普遍偏浅,平均为18.88 cm。平均pH 6.21,依次为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富铁土>新成土,不同土壤类型间无显著差异。速效钾含量平均为332.81 mg/kg,依次为淋溶土>富铁土>人为土>雏形土>新成土,其中淋溶土和富铁土显著高于人为土、雏形土,淋溶土与富铁土、人为土与雏形土之间无显著差异。pH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递减型、递增型和均一型3种模式,pH以递增型为主(72.21%),速效钾以递减型为主(72.21%)。深耕后不同土壤类型pH平均增加0.12个单位,速效钾含量平均减少49.43 mg/kg。贵州烟田土壤耕层偏浅,存在酸化现象,速效钾含量总体偏高,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不同,剖面分布特征影响土壤深耕后pH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明贵州植烟土壤pH值和速效钾含量剖面分布规律,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贵州省36个典型烟田,挖掘宽1.0 m×深1.2 m的标准剖面,依据形态特征分层并采集各层土样,测定土壤pH值和速效钾含量,分析剖面变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贵州植烟土壤pH值介于6.29~6.60,变异系数介于14.30%~15.33%(中度变异)。剖面分布模式分为递增型、递减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和均一型5种,以递增型为主,占比53.13%。速效钾含量介于133.02~314.03 mg/kg,变异系数介于29.74%~68.18%(中度变异)。剖面分布模式分为递减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和不规则型4种,以递减型为主,占比59.38%。pH值和速效钾剖面分布模式均受复合环境要素的影响。【结论】根据植烟土壤pH值和速效钾主要剖面分布模式及可能形成原因,在施肥和土壤保育上需结合植烟土壤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8.
对土壤养分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有助于适时指导施肥。为进一步研究可见-近红外(350~2500 nm)与中红外光谱(4000~650 cm-1)对土壤养分的预测能力,以贵州省500个土样为例,对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平滑去噪处理,再用标准正态化(SNV)方法进行基线校正,然后分别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方法进行建模,探讨了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对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共六种土壤养分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无论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还是中红外光谱,PLSR模型的预测精度整体均优于SVM模型。(2)中红外光谱对TN、TK和AN的预测精度均显著高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均可以可靠地预测TN和TK(性能与四分位间隔距离的比率(RPIQ)大于2.10),中红外光谱可相对较可靠地预测AN(RPIQ=1.87);但两类光谱对TP、AP和AK的预测效果均较差(RPIQ<1.34)。(3)当变量投影重要性得分(VIP)大于1.5时,PLSR模型在中红外光谱区域预测TN和TK的重要波段多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TN的重要波段主要集中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的1910和2207 nm附近,中红外光谱区域的1 120、1 000、960、910、770和668 cm-1附近;TK的重要波段主要集中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的540、2176、2225和2268 nm附近,中红外光谱区域的1 040、960、910、776、720和668 cm-1附近。因此,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PLSR模型对土壤养分预测效果较好,可快速准确预测土壤TN和TK,可为指导适时施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