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80篇 | |
综合类 | 23篇 |
农作物 | 6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近50年黄河中游流域水沙过程及对退耕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明确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水沙效应问题,选择黄河中游风沙-丘陵过渡区、典型丘陵区以及土石山林区5条典型流域,用降雨及面积对水文站实测径流量、输沙量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了近50a来流域水沙及其关系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5条流域标准化年径流量、标准化年输沙量均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且两者发生跃变时间基本一致。时段频率上的河流输沙量减少程度较径流量大,零输沙天数逐时段增加。植被覆盖度低的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流域,较植被覆盖度高的土石山林区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变化斜率大,跃变时间早。5条流域汛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表明,植被覆盖度低的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流域的输沙量分布域较植被覆盖度高的土石山林区流域大一个数量级,其产沙动力也最强。近50a来,5条流域的水沙动力系数均呈现逐时段降低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5条流域水沙动力系数平均降低24.5%,1999年后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则使其平均降低70.6%。流域水沙拟合线性关系常数项绝对值,以及流域冲淤平衡时的径流量呈现随时段减小趋势,进一步说明水土流失治理及退耕还林(草)措施对流域水沙动力关系的削弱效应。 相似文献
64.
城市化作为影响洪水形成的下垫面条件的因素之一对洪水形成影响较大,通过对城市化影响洪水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出,城市化使城市集水区天然调蓄能力减弱,汇流速度明显加快,径流系数也明显增大,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另外还以深圳城市化对深圳河设计洪水的影响为例计算得出“城市化”将加大深圳河流域坡面汇流及河槽汇流的速度,缩短汇流时间,加大洪峰流量。对于百年一遇洪水,干流各控制点汇流历时缩减15.4%~21.7%,相应洪峰流量增加11.8%~19.0% 相似文献
65.
温度与小麦全蚀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恒温培养箱和小麦幼苗人工接种法研究了温度与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发生的关系。试验温度为5℃,10℃,15℃,20℃,25℃和30℃,结果表明,10-25℃时,接种4-12d罹病麦苗开始出现黑根症状,在该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症状出现越早,发病越重,表现为病根率,黑根段长度和生物学产量损失值大,15-25℃是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最适温度,在适温条件下接种4d即可出现黑根症状,接种6d病菌即可侵入中柱,5℃时病菌可侵染小麦,但病菌扩展缓慢,接种30d后仍局限在皮层细胞而未进入中柱,受侵小麦也未出现黑根,30℃时病菌不能侵染。 相似文献
66.
67.
城市化对洪水的影响研究--以深圳市对深圳河设计洪水的影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作为影响洪水形成的下垫面条件的因素之一对洪水形成影响较大,通过对城市化影响洪水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出,城市化使城市集水区天然调蓄能力减弱,汇流速度明显加快,径流系数也明显增大,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另外还以深圳城市化对深圳河设计洪水的影响为例计算得出“城市化”将加大深圳河流域坡面汇流及河槽汇流的速度,缩短汇流时间,加大洪峰流量。对于百年一遇洪水,干流各控制点汇流历时缩减15.4%~21.7%,相应洪峰流量增加11.8%~19.0% 相似文献
68.
69.
选择铜延高速公路上常见的3种护坡模式,穴状植草、挂网喷播和骨架植草护坡为研究对象,根据植被的出现频率和相对密度,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植被恢复成效以及各个护坡模式的物种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在恢复成效方面,挂网喷播的效果最好,穴状护坡次之,骨架护坡较差; 人工植被苜蓿、柠条、小冠花和黑麦草均处于优势种位置;其中在穴状护坡中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种间竞争较激烈;挂网喷播模式中以人工植被苜蓿占主要部分,其相对密度要远高于黑麦草;骨架植草模式中人工植被柠条、小冠花和苜蓿为主要优势种,自然植被如地丁、胡枝子、飞廉等均是伴生种.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