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红外线CO_2气体分析仪测定光呼吸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呼吸是植物绿色细胞在光下释放CO_2的过程,光呼吸的测定在研究光合机理、光呼吸生理功能,以及探讨提高作物光合效率等方面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用红外线CO_2气体分析仪测定光呼吸谈些工作体会。用“红外”测定光呼吸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测定断光瞬间的CO_2猝发量; 2.测定光下CO_2释放量; 3.外推法求算[CO_2]为零时的光合强度; 4.测定低氧下表观光合的增量。  相似文献   
32.
以水稻品种献改优为材料分析了大田及人工光抑制条件下水稻叶片光抑制表现及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循环系统(以下称谷-抗系统)运转状况。结果显示,在夏季典型晴天,午间水稻叶片光合作用表现出较明显的“午休”现象,阴天“午休”现象消失。表观量子效率分析表明“午休”现象与叶片光抑制有关。晴天水稻叶片谷-抗系统运转速率随日照强度增加而迅速加快,主要表现为谷胱甘肽总量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明显增加。而GSH/GSSG、抗坏血酸总量以及脱氢抗  相似文献   
33.
将稻穗浸于0~10℃冷水后置室温(25~30℃)或用35~45℃温水浸穗均能促进开颖。在42~43℃水中浸穗0.5~1分钟,10分钟后开颖,裂药良好,花粉活力正常。开颖时,小穗呼吸增强,ATP 含量增高,颖内 CO_2浓度上升至5%。CO_2气体或其水溶液能显著诱导开颖。增温和增 CO_2等促进开颖技术可应用于水稻杂交。  相似文献   
34.
水稻不育系与可育系浆片和花丝结构的比较王忠,顾蕴洁,高煜珠(江苏农学院农学系)//作物学报,1994,20(1):13~17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育系珍汕97A与保持系珍汕97B的浆片和花丝的超微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开颖前浆片和花丝细胞...  相似文献   
35.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小穗轴的维管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小穗轴是由表皮、皮层厚壁细胞和维管束系统组成。来自小枝梗的1条大维管束和数条小维管束合并后进入小穗轴,向四周分散,韧皮部朝外,木质部在内,并分段结合,先后分枝出通外颖5条,通内颖3条,通浆片4条,通花丝6条,通雌蕊3条等维管束。通向内外颖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薄壁细胞大量低,而通向浆片和雌雄总的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相互嵌合,继管束中薄壁细胞含量高。(2)通雌雄蕊的维管束的筛管不仅在端壁上有筛扎,而且在侧壁上也有筛孔,筛孔中充满了胼胝质,筛管中富含只有蛋白质结晶体的P-质体,筛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中的线粒体密度很高,并含有许多小液泡。(3)小穗轴中有两类厚壁细胞,一类是皮层厚壁细胞,形似花生状;另一类分布在维管束间和维管束周围,两类厚壁细胞部有较多的纹孔,纹几中充满胞间连丝,厚壁细胞间隙较大,能进行共质体和质外体的运输。厚壁细胞中含有只有片层结构、能进行淀粉代谢的质体。开颖前,质体中通常见不到淀粉粒,闭颖后,质体中大量合成和积累淀粉。(4)开颖后浆片、花丝和柱头细胞发生自溶,分解物通过导管进入小穗轴,在开花后1  相似文献   
36.
光呼吸是降低光合效率的内部因素,施用光呼吸抑制剂一般能抑制光呼吸提高净光合。本试验用NaHSO_3、2.3—CopA、INH三种光呼吸抑制剂在水稻上施用,以比较其效应,特别对NaHSO_3适宜浓度、药效期等进行了系统试验,结果证明NaHSO_3的有效浓度范围为100—300ppm,药剂效应期可持续5天。各种光呼吸抑制剂效应比较发现,NaHO_3与2.3—copA的效应相近,在适宜浓度内都有抑制光呼吸提高净光合的作用,INH的效应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37.
测定叶绿体光化学反应的方法有几种(Hauska,1980),本文介绍一种利用pH复合电极测定的简易方法。材料与方法叶绿体制备取一定量洗净的菠菜叶片,加预冷的研磨介质(0.4 mol/L蔗糖,10m mol/LNaCl和50m mol/LTris~-,pH6.7)后研磨,研磨液用两层纱布过滤。滤液在  相似文献   
38.
在无HCO_3~-体系中,大豆叶肉细胞经80klx光强处理1—2分钟,光合CO_2固定速率稍高于对照,5分钟后,光抑制开始表现,20分钟后,光合CO_2固定速率下降30%左右。大豆叶碎片光抑制效应表现在时间上稍后于叶肉细胞。经光抑制处理后,叶绿体的质子吸收和希尔反应速率均显著降低。光强是影响光抑制的最主要因素。在叶绿体水平上,氧气可加强光抑制效应,但在叶片水平上,低浓度范围内(2-21%),增加氧气浓度,可减缓光抑制。提高光合和光呼吸的各种处理均可减缓光抑制。低光强下(10-20klx),50-100ppm的NaHSO_3可提高叶肉细胞的光合CO_2固定速率,而高光强下(大于45klx),则降低光合作用。本文对光呼吸耗散能量与光抑制效应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不同光合能量代谢状况下,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对光呼吸具有不同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