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作物高产的形成,决定于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情况之一是,各种作物的产量是低、是中、是好、是高,或多或少是同其生物产量相一致的。例如:各种作物的生物产量在每公顷十至三十公担(茎叶干重)时则其经济产量(谷粒、块茎、块根、青刈玉米等)较低;生物产量每公顷达三十至六十公担时,经济产量中等;生物产量每公顷达六十至一百公担时,经济产量好;生物产量每公顷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担时,经济产量高;生物产量每公顷在一百五十公担以上时,经济产量就很高了。 许多作物、甚至是极其不同的作物,决定其单位面积产量的共同基础便是羣体,羣体是最终的生产体系,按照着它们所共有的规律生存着和发展着,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对水稻颖花开闭影响的机理顾蕴洁,王忠,高煜珠(江苏农学院农学系)//植物生理学报,1993,19(4):345~352水稻颖花的开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5~40℃的温度,含>5%CO_2的气体和饱和CO_2的水溶液能显著促进开颖;低温、呼吸抑...  相似文献   
13.
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是植物存光下伴随进行的生理过程。由于在碳代谢方面前者属于碳素还原,后者属于碳素氧化,因而常把二者的消长看作是决定植物光合效率(光合原初生产的净值)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二者关系就必然可以推理:降低或消除光呼吸是提高光合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对这种看法六十年代以来,虽然国内外学者作了不少试验研究,但迄今仍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主要原因是对光呼吸与光合效率的真正关系,未能澄清。我们于  相似文献   
14.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绿色小麦叶片线粒体。结果表明,经两次低速离心和两次高速离心,分离所得线粒体具有较高的呼吸活性和ADP/O比值,线粒体完整率达70%左右。本文对影响线粒体分离效果的因素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光合强度的日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6.
把离体稻穗分别放置于0℃、10℃、20℃、30℃等温度中,存放不同时间后取出,在室温下观察CO_2诱导颖花的开颖率,测定颖花的生理活性及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随着贮穗温度的升高或存放时间的延长,颖花的呼吸强度、ATP含量、开颖率、花粉生活力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放在10℃左右温度中贮藏的稻穗,能较好地保持开颖能力、花药的开裂能力及花粉的生活力。此项技术可应用于水稻杂交。  相似文献   
17.
用Ll—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测定了小麦光合强度的日变化和单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合强度。通常小麦的光合强度随光强的变化而变化,光强升高,光合强度提高。干热条件下,小麦光合强度在中午下降,即出现“午睡”现象。产生“午睡”的主要原因有:1.中午前后相对湿度下降,引起气孔关闭;2.强光、高温增加了光呼吸的消耗。田间浇水,可降温增湿,缓解小麦的“午睡”现象。  相似文献   
18.
氧电极法测定植物叶片的RuBP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ichard等曾报道过用~(14)C同位素法测定叶片中RuBP含量,本文介绍用氧电极法测定RuBP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是植物碳素代谢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分析技术。50年代就有采用蒽酮法测定植物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的报道。由于这种方法对测试仪器、试剂的要求不高,迄今仍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并有较多报道。我们在工作中观察到影响和干扰该方法的因素较多,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差,精度不高。因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摸索。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对叶绿体能量转换的影响卢从明,高煜珠,张其德等,(江苏农学院农学系)//植物学报,1993,35(9):693~697水分胁迫使小麦TriticumaestivumL.叶片光合放氧速率下降,表现为降低叶绿体电子传递速率,且PS2电子传递较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