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抚粳8号(抚628)抚顺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2000年以五优1号为母本、抚粳4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在抚顺清原地区一般4月中旬播种,5月末插秧,7月末8月初出穗,9月中旬成熟,从出苗到成熟148~150天,需活动积温2750℃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辽东山梨王"是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当地野生山梨中选育出的优良晚熟梨新品种,2008年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鉴定并命名。该品种果实重量比普通山梨平均增重68.4g、含糖低于普通山梨1.2%,含酸高出普通山梨0.41%,固形物高出普通山梨1%,平均100g鲜果中石细胞少0.2g,鲜果肉质细腻,风味独特。建园定植成龄树(6~7年生,密度3m×4m)平均公顷产量41.25t,效益  相似文献   
13.
红南果梨是辽宁省抚顺市农科院于 1989年在抚顺市清原县境内发现的普通南果梨芽变株系。在发现这一珍贵变异后 ,即对其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等进行了系统观察测定 ,重点对其遗传变异性状进行了研究。从 1993年开始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陕西、山东、山西等 10个省市布点 ,进行区域试验。 1996年 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召开了果实鉴评会。 1997年在抚顺市清原县召开了现场测试会 ,通过了专家的现场鉴定。 1998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1年 1月 1日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了南果梨 3号 (原红南果梨 ) ,公…  相似文献   
14.
<正>软籽山楂为山楂属变种,由于果实种核变软而得名。抚红软籽山楂为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过数年系统观察研究从软籽山楂资源中选育出的珍稀树种,2011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2013年4月申报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保护受理编号2013013。该品种属高钙富VC功能性食品,几乎全果可食,同时又极具绿化观赏价值而备受欢迎。自品种审定以来,全国已有14个省的59个地区引种栽培。为更好的发挥新品种的栽培价值,促进抚  相似文献   
15.
硬紫草是东北地区名贵中药材,为多年生草本。2001年秋开始对其进行植物学、生物学特性调查,并开展人工驯化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涝,怕高温,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腐殖质较多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种子有休眠特性,进行低温层积,发芽率可达80%以上;人工驯化栽培中病害较轻,侧重防治根腐病;东北地区隔年栽培,冬季应进行简易防寒,保证出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是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又名老翁花、白头草、粉草、老冠花,生于山野、荒坡及田野间,喜生向阳处,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均有分布。因果实聚成头状,成熟时先端有白色长毛,形如老翁白头,故名"白头翁"。白头翁属全世界有43种,我国有11种,其中之一为变种。  相似文献   
17.
辽东山梨王是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本地野生实生山梨资源中选育出的变异新株系,2008年9月29日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鉴定并  相似文献   
18.
红南果梨是抚顺市特产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南果梨芽变新品种,199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审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仅辽宁省栽培种植面积已达30多万亩,各地红南果梨已陆续进入结果期。随着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与农村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栽培面积仍在逐年迅速扩大。为更好地提高广大果农的种植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红南果梨优良的品种特性,现将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红南果梨系抚顺特产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南果梨芽变新品种,1998年10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其具有果个大、果面红、品质好、耐贮性强、树体抗寒、丰产性好等特点,深受广大生产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通过43株野生榆耳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和在木屑培养料上的表现筛选出高产、优质榆耳菌株U38、U40。二者出耳早,子实体质量佳,产量高,生物转化率为35.8%、37.7%,综合性状优于目前生产栽培用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