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棉花不同生育期棉蚜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86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棉蚜对棉花的危害损失,平均单株蚜量(x)与籽棉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出苗至3片真叶期为y=-38,574+11.645Inx;4—6片真叶期为y=-49.633+11.232lnx;成株期(伏蚜)为y=-28.802+5.465lnx.在经济允许损失为1%左右时,三个生育期的棉蚜防治指标分别为平均每株30—50头,每株80头左右,和每株(3片叶)200头左右.经生产示范,执行本指标可减少药剂防治2—3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太康县清集乡棉盲蝽发生与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棉盲蝽在豫东棉区的危害呈加重趋势。1989年笔者在太康县清集乡西扶等5个村调查了68块棉田,棉株断头20%以上的棉田有19块,取样棉田棉株平均断头率17.6%,受害最重的棉田棉株断头占43%。一、种类据1989年6月3日在清集乡调查,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eoze占88.6%;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占8.6%;三点盲蝽Adelphocoristaeniophorus Reut.占2.9%,另有少量的的绿盲蝽Lygus lucorum Mayer-Dür。不同年份不同棉区其种类比例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化学杀虫剂诱发棉铃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和不用或少用化学杀虫剂棉田虫情的系统调查,结合河南省棉区应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经历分析,认为化学杀虫有暂时控制棉铃虫种群密度和刺激再猖獗、进而导致抗药性突增的双重作用。再猖獗伴随化学杀虫的应用随时发生,是抗药性突增的前奏。棉铃虫对主治农药产生抗性后,人为和自然控制的效果极差,在寄主和大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将暴发成灾。可为棉铃虫灾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和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促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河南棉区红铃虫为害呈加重趋势。据1985—1989年田间试验,早发棉田一代红铃虫平均虫花率1.21%—4.4%,一般棉田为0.6%—2.0%,尚勿须防治;二、三代时,百铃累计卵量每增加100粒,铃害率分别增加7.5%和9.3%,籽棉产量损失分别为0.795%和1.497%。根据防治工本、产量水平和产品价格,估算了经济允许为害水平,计算了亩产皮棉50、75和100kg 棉田的防治指标:按百铃累计卵量取样,二代分别为150、100和76粒,三代分别为94、63和46粒,并经大田生产验证,可以排除由于虫害,品质下降造成的损失,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棉田玉米螟的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螟危害棉株生长点和主茎后,单株产量损失28.26~88.7%,由于棉株的自我生理调节和群体补偿效应,实际损失为12.61~52.17%。测定了受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以及受害株率与百株卵块数之间的关系,拟定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的棉田防治指标:高产田(100kg/亩)4.9块卵/百株;中产田(75kg/亩左右)5.5块卵/百株;低产田(50kg/亩左右)6.2块卵/百株,在玉米螟严重发生年份,应适当放低。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第二代棉铃虫将在我省重度发生据在河南省棉区的调查和试验研究资料分析,1998年第二代棉铃虫将较常年提前并重度发生,产棉区尚须加强监测,作好短期预报工作。其依据如下:1越冬基数增大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一致表明,1997年第四代和第五代棉铃虫都有...  相似文献   
17.
苜蓿盲蝽在豫东棉区的寄主选择及其转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网、目测、盘拍和室内饲养方法,调查研究了河南东部棉区苜蓿盲蝽的野生寄主和栽培寄主植物种类,已发现161种,其中野生寄主植物137种,分属32个科,栽培寄主20种。研究了苜蓿盲蝽在这些寄主植物间的转移规律,表明该棉区以田菁、草木樨、野苜蓿为主的豆科植物及小白酒草为主的菊科等植物和小麦、棉花一起,构成了有利于苜蓿盲蝽发生的生态环境。抽穗期的小麦为越冬代成虫向棉田过渡的主要桥梁寄主,棉花仅仅是第1至第3代苜蓿盲蝽的侨居寄主,田菁、草木樨、小白酒草等豆科和菊科杂草丛生的地方是其第4代、第5代生存和越冬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正> 棉田土层隐施呋喃丹防治棉蚜等害虫,在我省已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不同性质的土壤对药效颇有影响.笔者于1980年以3%的呋哺丹颗粒剂和不同类型的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棉花、罩笼、接蚜、系统调查等方法,通过拌种和两次土层施药,对影响呋喃丹防治棉蚜药效的土壤因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棉蚜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宗仁 《植物保护》1987,13(4):8-10
田间试验表明,棉花在不同生育期对棉蚜的耐性有明显差别,出苗至3片真叶期耐性较差,此后耐性逐渐增加,花期之前达到最大,之后逐渐降低,直至丧失对产量的补偿能力。为制定棉蚜的分期防治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50年代里,棉花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曾在河南棉区造成严重为害,后种群一度下降,80年代以来,籽棉和棉籽分散贮藏,植棉方式变革,后期防治失控等原因(高宗仁等,1991),红铃虫再度猖獗(戴小枫等,1991)。作者于1984-1990年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