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杧果蒂腐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及其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海南3个地区的86个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株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杧果蒂腐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3种杀菌剂对4株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通过EC50值、EC90值及与多菌灵的交互抗性等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防治杧果蒂腐病的首选药剂有咪鲜胺锰盐、丙环唑、氟硅唑、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吡唑醚菌酯和井冈霉素10种杀菌剂,可选杀菌剂还有百菌清和代森锰锌。杧果蒂腐病菌除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外,还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和烯唑醇3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烯唑醇3种杀菌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醚菌酯与井冈霉素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为了避免杧果蒂腐病菌对某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建议上述可选用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2.
以海南"贵妃"杧为材料,探究了幼果期喷施噻苯隆(TDZ)和赤霉素(GA_3)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TDZ可显著增加产量和单果质量,但果实品质略有下降;其中TDZ 20 mg/L+GA_3 10 mg/L处理会降低"贵妃"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香气成分,但对果实颜色、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处理果实耐贮性增加,能够正常转色,香甜多汁,口感与对照(清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3.
壳聚糖涂膜对芒果采后生理和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对芒果(台农1号)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能够推迟芒果果实乙烯高峰的出现,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升高,抑制果皮转黄和果肉变软,减少失重,延长芒果贮藏时间,且对芒果采后病害有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浓度中,以1.5%壳聚糖涂膜的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4.
比较蜜蜂授粉和氯吡脲处理2种促进厚皮甜瓜座果方式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与氯吡脲处理相比,在单果重、纵径、横径果肉厚度、种腔直径及果皮颜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氯吡脲处理相比,蜜蜂授粉的果实果肉蔗糖含量显著增加,边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千粒重与固酸比均极显著提高,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降低,果肉中的香味物质含量增加。此结果说明,蜜蜂授粉的厚皮甜瓜食用品质明显优于氯吡脲处理。  相似文献   
95.
测定了荜茇4种萃取物和5种化学组分对芒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对荜茇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能够获得较多的抑菌活性物质;荜茇的化学组分荜茇碱对芒果采后病原菌离体杀菌活性最好;荜茇碱对采后病害的平均防效达到91.13%,其次是四氢胡椒酸、谷甾醇的防效也超过70%;荜茇碱处理对芒果采后后熟品质无影响,并且可以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96.
以巴西蕉为试材,采用茉莉酸甲酯(MeJA)浸泡,经聚乙烯袋抽真空套袋及催熟处理,研究MeJA对香蕉采后腐烂的控制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对炭疽病和冠腐病的防效达到了16.7%和56.7%(贮藏8 d),较好地抑制了贮藏期病害发生;MeJA处理对硬度、果皮转色影响不明显;MeJA处理延缓了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在贮藏后期,MeJA处理果的TSS与对照果没有差异,但明显抑制了可溶性糖的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认为,MeJA处理对巴西蕉的病害控制有较好的作用,且延缓了贮藏后期的果实品质劣变趋势。  相似文献   
97.
草坪草红丝病与粉斑病是发生于世界范围内可危害多个草种的重要草坪草病害。本研究对我国首次报道的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室内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两种病原菌的毒力。研究结果表明: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pH为5~7,最适生长pH为6,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 ℃水浴处理10 min。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和最适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L-谷氨酰胺。红丝病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燕麦片煎液琼脂培养基(OMA);粉斑病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5%烯唑醇在14种供试杀菌剂中对红丝病病原菌和粉斑病病原菌毒力最高,其EC50值分别为0.113和0.282 mg/L;然而,15%甲霜灵·10%霜霉威毒力最低,其EC50值分别为121.522和214.532 mg/L。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病原菌的基础生物学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糖代谢在荔枝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大丁香’和‘新球蜜荔’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TD培养基上,并将‘新球蜜荔’接种在TX培养基上,对比体胚诱导过程中3种胚性培养物之间淀粉、蔗糖等糖组分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以期从糖代谢方面找出影响荔枝体胚发生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体胚发生过程中,‘新球蜜荔’在2种培养基上的淀粉含量都低于‘大丁香’;三者的葡萄糖与果糖含量变化相似,但‘大丁香’都高于‘新球蜜荔’,而‘新球蜜荔’的蔗糖含量则高于‘大丁香’;‘新球蜜荔’的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都高于‘大丁香’,而α-淀粉酶活性相似。‘新球蜜荔’的蔗糖合酶及在TD培养基上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高于‘大丁香’,但中性转化酶活性是以‘大丁香’偏高,且‘新球蜜荔’在TX培养基上也以中性转化酶为主。由此‘新球蜜荔’通过淀粉酶、蔗糖合酶及转化酶将淀粉转化成蔗糖为体胚发生提供物质能量,而高活性的中性转化酶与低活性的淀粉酶,使‘大丁香’的蔗糖没有得到积累,使其体胚发生效率低于‘新球蜜荔’。  相似文献   
99.
鉴定山竹蒂腐病的病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等特性,认为引起山竹蒂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为28~32℃;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为28~32℃;在pH值3~11该菌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7;在全光照条件下,该菌菌丝生长最快;在供试碳源中,仅D-木糖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其它7种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供试氮源中,牛肉  相似文献   
100.
进行了17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白芷、砂仁、桂皮、蛇床子、益智5种中草药提取物能够明显降低炭疽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防效均高于扑海因处理(61.67%)。砂仁、大茴香、香附子、蛇床子4种中草药提取物处理能抑制蒂腐病的发生,防效均高于扑海因处理(32.62%)。除丁香对芒果果面有轻度灼伤外,其它中草药提取物处理过的芒果的口感、颜色与对照差别不大,果面光洁度和保水性方面都比对照要好,并且贮藏时间也有所延长。砂仁、大茴香对芒果2种采后病害都有较显著的防效,防效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