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不同世代三疣梭子蟹选育家系的遗传结构。利用16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了三疣梭子蟹家系F1到F4 4个选育家系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家系遗传多样性指标值逐渐下降,F1到F4 1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675 3下降到0.406 1,平均等位基因数从3.500 0下降到2.133 3,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643 5下降到0.4774,平均等位基因纯合率从0.566 9下降到0.402 4。对各个位点进行H-W检验,每个世代出现不同程度的平衡偏离。对各家系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各家系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19.07%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间,80.93%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内。另外,对FIS值的计算显示,4个家系在整体上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其中F4有12个位点、F3有6个位点、F2有3个位点、F1有8个位点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遗传距离逐渐增加,相邻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逐步升高。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选育群体的遗传基础逐步得到纯化,基因型逐渐趋向纯合、稳定,经进一步的选育可望获得较稳定的品系。  相似文献   
72.
三疣梭子蟹不同日龄生长性状相关性及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定向交尾技术构建三疣梭子蟹15个半同胞家系和38个全同胞家系。测量每个家系80 d、100 d和120 d的全甲宽(X1)、甲宽(X2)、甲长(X3)、体高(X4)和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日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在0.759~0.972之间,遗传相关系数在0.170~0.975之间。经显著性检验,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都呈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不同日龄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不同,80 d:X1> X2> X3> X4,100 d:X1> X3> X2> X4,120 d:X3> X2> X1> X4, 80 d和100 d时主要通过全甲宽间接影响体重,120 d主要通过甲长和甲宽间接影响体重。建立全甲宽(X1)、甲宽(X2)、甲长(X3)和体高(X4)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不同日龄各生长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60,0.971,0.892,说明它们都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3.
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同工酶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同工酶的遗传多态性分析=Isozyme polymorphism in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from wild population [刊,中]/高保全(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青岛266003),刘萍,李健,戴芳钰//水产学报,—2007,31(1).-1~6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同工酶进行检测。分析了48个样本的11种同工酶在三疣梭子蟹肌肉中的表达情况。11种同工酶(MDH、LDH、ME、SOD、 EST、SDH、IDH、ADH、POD、CAT、AAT)共检测出20个基因座位,其中Me-2、Sod-3、Cat-3、Ldh-2共4个座位呈多态(P0.99),多态座位百分数P为20%。平均每个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目Ae为1.230,预期杂合度He为0.094,实际杂合度Ho为0.175。同时还分析了三疣梭子蟹4个多态座位的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与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等相比,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资源还处于较好的状态。图1表3参22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同工酶;多态性 E-mail:liuping@ysfri.ac.cn  相似文献   
7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