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00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天津表土中多环芳烃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统计方法,结合空间分异分析研究了天津表土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多元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根据样点PAHs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将天津地区划分为三个含量有显著差异且连续分布的区域,即南北低值区、市中心近郊次高值区和塘沽汉沽高值区。三区除PAHs含量有显著差别外,16种PAHs化合物的谱分布也有显著不同。根据不同化合物的含量关系及天津地区燃料消耗资料可以判定,南北低值区土壤中PAHs基本来自燃煤排放,而两个高值区污染来源复杂,除燃煤仍是主要来源外,其他重要来源还包括燃油和其他工业活动。  相似文献   
22.
土壤修复-新兴的土壤科学分支学科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永明  滕应  过园 《土壤》2005,37(3):230-235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土壤修复研究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土壤修复是一门新兴的土壤科学分支学科,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土壤修复学科的研究任务和战略定位,并针对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近期土壤修复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与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3.
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EDTA调控机理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通过温室盆栽试验 ,在不同Cd处理的土壤中加入EDTA ,分析了印度芥菜根和地上部Cd的浓度 ,探讨EDTA进入土壤后对Cd吸收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入EDTA ,水提取的Cd浓度增加了 40 0倍以上 ,NH4 NO3提取的Cd浓度增加了 40倍以上 ,在土壤Cd浓度较低时 ,EDTA对植物吸收Cd没有显著影响 ,当土壤添加Cd在 1 3 0mgkg- 1以上时 ,加入EDTA显著增加了地上部Cd的浓度。EDTA能增加印度芥菜地上部中Cd的浓度 ,不是由于土壤溶液中Cd浓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印度芥菜根对Cd的吸收 ,可能是EDTA加入土壤后增加了这些元素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 ,从而高浓度的Cd对植物根细胞产生毒害 ,增加了细胞膜的透性后 ,土壤溶液中的络合物得以进入根细胞并随蒸腾作用运输到地上部。  相似文献   
24.
李宁  吴龙华  李法云  骆永明 《土壤》2007,39(5):794-800
以海州香薷为堆肥原料,采用纤维素分解菌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为接种菌剂,对不同的微生物组合、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的联合堆肥进行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制作过程中,各处理含水率明显下降;全C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全N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混合菌剂对堆肥品质影响最为显著,使其C/N下降到17.9。而在室温、含水率为75%条件下,堆肥的品质最佳,其C/N值为13.7,ηC/N为60.8%,达到有机肥料一级腐熟标准。同时,整个堆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始终保持旺盛的活性,其菌群密度保持在2.79×10~5CFU/g干重左右。通过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协同作用,能够快速高效地降解海州香薷残体。  相似文献   
25.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修复二苯砷酸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阿楠  骆永明 《土壤》2015,47(1):107-112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去除土壤中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acid,DPAA),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对土壤吸附DPAA能力的影响,着重比较了原位直接光解法与异位泥浆处理法在去除DPAA效率上的差异,并对纳米二氧化钛催化降解的实验室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添加可提高土壤对DPAA的吸附能力,但由于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受到土壤中有机质影响,仅能提高红壤对DPAA的固定能力。直接施加纳米颗粒的原位光降解受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影响较小,主要受限于光在土层中的光照厚度及土壤含水量。汞灯照射10天后,DPAA的降解率最高仅为39.5%,但加水将土壤调制成泥浆、通过搅拌提高紫外照射下土壤与纳米颗粒的受辐射几率,可显著提高降解率,其中水土比变化较纳米二氧化钛用量更显著影响催化反应效率。将水土比从1︰1提升至10︰1,光照1.5 h后DPAA的降解率从34.3%上升至72.2%。泥浆搅拌下,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的方法在不同土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率,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中DPAA的降解率最高达78.6%。  相似文献   
26.
卷首语     
骆永明 《土壤》2006,38(5):I0001-I000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土壤圈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到世界食品安全、地球生态安全和全球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地表生命系统和人类健康。旨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维持人类生命繁衍的土壤环境科学与土壤修复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土壤科学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在  相似文献   
27.
乔显亮  骆永明 《土壤》2001,33(4):214-217
本文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富锌污泥施用方法对水稻生长及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主要通过增加水稻分蘖来促进水稻生长从而提高产量。污泥的施用显著地提高了水稻茎叶和籽粒中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28.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2002,39(5):679-68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溶液性质、土壤铜形态变化和印度芥菜生长及铜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pH6.3的EDTA溶液 ( 3mmolkg- 1 )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溶液铜 ,特别是难解离态铜的含量 ,其消长规律与土壤溶液TOC的变化相一致 ,也显著地增加土壤NH4NO3提取态和NH4OAc提取态铜量 ,但对芥菜生长没有显著影响。EDTA的加入显著地增加芥菜各组织铜浓度和铜吸收量 ,从而增加了芥菜的铜总吸收量 ,提高了植物修复效率。施用 3mmolkg- 1 pH6.3的草酸、柠檬酸或苹果酸对土壤铜含量及其形态分配和芥菜生长及铜吸收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
吴龙华  骆永明  黄焕忠 《土壤》2000,32(2):62-66
通过吸附-解吸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EDTA和猪粪可溶性有机物(DOM)对红壤铜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及对污染红壤铜的释放作用。结果表明,外加EDTA可明显降低红壤对铜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吸附率和解吸率与加入的EDTA含碳量的对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猪粪DOM在加入量小于21.9mgL-1C时红壤铜吸附率、解吸率显著降低,符合直线方程;大于21.9 mgL-1C时则使红壤铜吸附率、解吸率逐渐增大,可以对数方程拟合,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EDTA对污染红壤铜的释放作用随着EDTA:Cu摩尔比的增大而迅速增大,随着铜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同一培养时间,外加铜浓度50 mgkg-1时,EDTA对土壤铜的释放量占土壤铜总量的比例即提取效率高于100 mgkg-1外源铜处理时的提取效率,但随着EDTA:Cu摩尔比的增大,两者的提取效率差异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0.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区域环境污染、生态安全等问题日趋严重,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及农用化学物质的长期大量投入已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由此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组织科技力量对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对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从行政区域上看,苏、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