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6篇
  20篇
综合类   21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162.
163.
为了解早期多级分养对翘嘴鳜( Siniperca chuatsi)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翘嘴鳜幼鱼在不同培育密度(1000,1500,2000尾/m2)下进行连续三级筛选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密度组鳜幼鱼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鱼体生长速度降低;存活率在中等密度(1500尾/m2)组最高;在鱼苗3 cm之后,水体氨氮含量显著性升高。结果表明,三级分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苗种规格整齐度;使存活率显著性提高。鱼种在幼鱼早期生长速度快,需注意此阶段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4.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辽宁太子河上游体长5~11cm的北方须鳅Barbatula nuda性腺发育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北方须鳅的精巢属于小叶形,分为6个发育期,精子的发生分为5个时相: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子的形成分为5个时相: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前期、初级卵母细胞后期、次级卵母细胞、成熟卵子。夏季水温较高时,北方须鳅迅速积累营养物质,精巢当年秋冬季节达到Ⅳ期,次年三、四月即可繁殖,较非冷水性鱼类提前1~2个月。  相似文献   
165.
池塘主养白须公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27 hm2土池进行了主养红白须公秋片鱼种试验,放养红白须公夏花33855尾,白鲢夏花6000尾,花鲢夏花2000尾。经97 d饲养,出塘红白须公秋片17360尾,1675.24 kg,平均体重96.5 g,成活率51.2%,花、白鲢秋片580 kg,平均产鱼8457.15 kg/hm2,其中红白须公占77.3%,产值达108 750元/hm2。  相似文献   
166.
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敌百虫和聚维酮碘对平均体长6.8cm唇Hemibarbus labeo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对唇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84、0.55、0.41、0.37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07 mg·L-1;敌百虫对唇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44、28.00、25.27、23.86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4.23mg·L-1;聚维酮碘对唇鱼骨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8.87、64.90、60.97、57.82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17.29mg·L-1。3种药物对唇的毒性高低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聚维酮碘。该研究为唇的病害防治中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7.
从鸭绿江及其支流瑷河中收集野生唇鲳Hemibarbus labeo(Pallas)苗种,在池塘和网箱中培育3-4年后,于2009和2010年对这些亲本进行了7批次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231组,获卵470万粒,水花282.5万尾,基本摸清了该流域唇鲋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与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规模化生产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8.
黄颡鱼仔鱼摄食习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60m^3水泥试验池,对人工催产孵化的黄颡鱼仔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仔鱼孵出4d后,即开口摄食外界食物,开口饵料为轮虫,小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幼体。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种类逐渐增加,摄食强度及摄食习性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9.
人工条件下黄颡鱼繁殖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方面有很多报道,但有关人工条件下黄颡鱼繁殖行为的材料较少,笔者通过多年观察,现对黄颡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行为总结如下,以便对黄颡鱼繁殖生物学提供基础材料。一、产卵条件及产卵环境设置1.试验用亲鱼:雌性亲鱼体重为200g~500g,雄性亲鱼体重为50g~150g。2.试验用催产药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2号(LHRH-A2),地欧酮(DOM)。3.产卵环境:水温24℃~29℃,直径为圆形的产卵池或方形的水泥池,水深1.0m,人工设置棕榈鱼巢,并在其周围用砖砌成“窝”。4.产卵密度:1组/m2~2组/m2。5.催产方法:二次注…  相似文献   
170.
对TSOL18基因中4个碱基进行定点突变,并截去N端1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构建pGEX-TSOL18-SP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产物的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用改造的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后采集血清,经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TSOL18基因改造后长度为345 bp,共有7个碱基发生突变,但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与GenBank收录的TSOL18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改造的重组菌诱导后可高效表达可溶性目的蛋白,且TSOL18-SP分子量约为38.7 kD,与猪带绦虫六钩蚴阳性血清反应性强;琼脂双扩散法测定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为1∶32~64,说明表达的TSOL18-SP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