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近些年来,松材线虫入侵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造成严重危害,并严重威胁着三峡库区松林资源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安全。以不同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健康、感病1年、感病3年、感病5年、感病7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和每木调查法,分析松材线虫入侵早期马尾松林群落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共调查了37种乔木物种,隶属于30科33属,其中马尾松是群落内的优势树种(IV=49.63%),樟树、槲栎、栓皮栎和檵木等树种的重要值也较高,为亚优势种;与健康林地相比,感病林地内马尾松的数量显著下降,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松材线虫入侵对群落内植物不同空间结构(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且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感病年限变化规律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理论”;此外,不同感病年限马尾松林群落内土壤的化学性质变化不显著,但是与水分相关的物理性质变化显著。本研究明确阐明了松材线虫入侵早期,三峡库区典型马尾松林群落内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旨在为改变三峡库区单一的马尾松林结构、增加群落的健康程度,从而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安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以浙江省舟山岛10 块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上自然恢复而成的次生马尾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使用窗式诱捕 器,调查样地内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功能群,分析寄生性昆虫与松材线虫病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膜翅 目(17 科47 种1178 只)、鞘翅目(24 科41 种520 只)和双翅目(18 科32 种616 只)昆虫是样地内的优势类群;相对 于其他针叶林群落,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内寄生性昆虫类群占昆虫总数比例明显偏大;随着针叶树种比例的减小, 样地内寄生性昆虫数量呈增多的趋势(5 针5 阔3 针7 阔1 针9 阔),且与当年危害程度(1 针9 阔3 针7 阔 5 针5 阔)成反比。这说明在管理针阔混交林时应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以增加寄生性昆虫的数量从而抵御松材线 虫的入侵。此外,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寄生性昆虫在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内分布最主要的环境 因子。   相似文献   
103.
林木新害虫沙棘木蠹蛾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该文对我国沙棘木蠹蛾的发生现状和主要成灾原因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沙棘木蠹蛾已成为制约沙棘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立地条件差、树种或品种单一、对该害虫生物生态学特性了解很少以及监测技术缺乏是沙棘木蠹蛾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控制策略是在系统进行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性引诱剂和环境协调性药剂应用技术,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开展沙棘抗旱抗虫品系选育,转变营林模式,最终建立起有效控制沙棘木蠹蛾灾害的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4.
青海云杉天然林内小蠹种群空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与2006年5—9月,对青海省黄南州麦秀林区4块不同危害程度标准地内的青海云杉天然林小蠹种群进行调查,发现青海云杉天然林内主要危害的小蠹有6种. 利用生态位理论将小蠹种群的空间资源分割为垂直高度、水平径级和树势3个单元,分别计算3个单元内小蠹种群在各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宽度、种间竞争系数. 结果表明:云杉大小蠹作为初期性种类危害青海云杉健康木,且主要危害树干根部;新中重齿小蠹、光臀八齿小蠹和Pseudips orientalis在云杉上无论是垂直高度还是水平径级单元都广泛分布,是青海云杉上最重要的次期性小蠹种类;虽然它们的生态位很宽且比例相似,但当虫口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三者都可直接入侵健康木;云杉四眼小蠹和新切梢小蠹为跟随性小蠹种类,且二者在寄主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云杉四眼小蠹偏好选择湿润、衰弱的寄主. 由此看来,小蠹种群通过对寄主树木各空间资源的选择和利用的多样性达到了在青海云杉上竞争的平衡和共存.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深度学习的森林虫害无人机实时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无人机遥感是监测森林虫害的先进技术,但航片识别的实时性尚不能快速定位虫害爆发中心、追踪灾情发生发展。该文针对受红脂大小蠹危害的油松林,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提出一种无人机实时监测方法。该方法训练精简的SSD300目标检测框架,无需校正拼接,直接识别无人机航片。改进的框架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作为基础特征提取器,针对航片中目标尺寸删减预测模块,优化默认框的宽高比,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和运算量,加快检测速度。试验选出的最优模型,测试平均查准率可达97.22%,在移动图形工作站图形处理器加速下,单张航片检测时间即可缩短至0.46 s。该方法简化了无人机航片的检测流程,可实现受害油松的实时检测和计数,提升森林虫害早期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06.
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的效益评估及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的具体情况,有目的选择了农田防护林网的6种不同的典型配 置模式,建立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抗虫效果及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为目标函数,运用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首次全面地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旨在从定量的角度,选择一种最优的树种配置模式,在解决光肩星天牛灾害的基础上,达到综合效益最佳.研究结果表明:“65%目标树种+25%非寄主树种+10%诱饵树”模式的综合效益最佳,评价决策值为0.948,既达到了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的目的,又保证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目标树种纯林模式的综合效益最低,评价决策值仅为0.369 2.   相似文献   
107.
光肩星天牛危害导致箭杆杨枯梢的数量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6 年8 月底在宁夏对光肩星天牛危害导致枯梢的箭杆杨的解剖结果表明,解剖前调查的各种以危害状反映的天牛表征数量与解剖后的天牛实际数量并不一致.因有空刻槽,解剖前当年新刻槽数大于解剖后卵及初孵幼虫的数量,空槽率为42-7 % ;解剖前当年新排粪孔数因有的天牛幼虫向树体外排粪的表征不甚明显而偏少;当年新羽化孔数解剖前后差别不大.导致箭杆杨枯梢的主要原因是树干上天牛坑道过多且集中,其坑道截面积占树干截面积的10 % 左右,影响了树体向上的水分传导.在水肥条件良好且无其它病虫害的情况下,天牛传入后3 a 即可使箭杆杨枯梢.导致8 年生箭杆杨枯梢时的光肩星天牛危害的主要数量指标为:株平均当年新羽化孔数10 个.  相似文献   
108.
沙棘木蠹蛾AFLP引物筛选及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以沙棘木蠹蛾幼虫为材料,用改进的SDS-蛋白酶K法获得了高质量的符合AFLP分析要求的基因组DNA。通过对AFLP试验过程中的酶切 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各关键因素的比较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沙棘木蠹蛾AFLP分子标记体系,获得了清晰的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利用EcoRⅠ/MseⅠ双酶切系统以酶切 连接2~4 h, 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Mg 2+浓度为1.5 mol/mL的选择性扩增效果最好。进一步利用该反应体系从80对E+3 /M+3选择性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丰富、分辨率高、谱带清晰的引物组合。该研究结果为利用AFLP标记技术开展沙棘木蠹蛾的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光肩星天牛触角感受器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分布.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触角为线形,共11节,即柄节、梗节和9个鞭节.在雌雄成虫的触角上均存在5类13种感受器,包括5种刺形感受器、2种毛形感受器、4种锥形感受器、1种钟形感受器和1种指形感受器.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没有明显差异,但感受器的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10.
云杉矮槲寄生开花特性及化学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矮槲寄生是严重危害三江源地区天然云杉林的多年生寄生性种子植物。对云杉矮槲寄生开花动态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云杉矮槲寄生花期持续40天以上,单株花序寿命约为15天;雌花在花期结束后6~8天后开始坐果,幼果初期无果梗,浅绿色,直径约为1~1.3mm;果实成熟后期,果梗逐渐伸长至1~1.5mm,颜色转为深绿色。4种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药剂[40%乙烯利水剂,50%国光丁酰肼可溶性粉剂,20%国光萘乙酸粉剂(NAA)和90.8%脱落酸(ABA)]对云杉矮槲寄生花芽的药剂防治试验发现:1∶400的40%乙烯利水剂为防除效果最佳,可达100%,且未对云杉植株产生不良药害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