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0篇
  28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6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22.
2009年3月份以来,本地区某县10~30曰龄肉鸡普遍发生生长不良、消瘦、死亡率不高的病症,来我兽医院就诊,诊断为腺胃炎,此病给肉鸡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以黄河源区果洛州玛沁县建植14年的垂穗披碱草 (Elymus nutans) 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针对以甘肃马先蒿 (Pedicularis kansuensis) 和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 为主的阔叶型毒杂草,选择6种除草剂及5种复配剂进行防除试验,6种除草剂为单一除草剂,即2, 4-滴丁酯(A)、使它隆(B)、龙拳(C)、阔诺(D)、刹阔(E)、苯磺隆(F) ;5种复配剂为2, 4-滴丁酯与其他除草剂的复配剂,即(A + B)、(A + C)、(A + D)、(A + E)、(A + F)。结果表明,喷施B、F、A + E除草剂不同程度地降低黄帚橐吾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且F和A + E对生物量影响显著 (P < 0.05) ;A、E、F、A + B、A + C和A + F 6种除草剂显著降低了甘肃马先蒿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P < 0.05);复配除草剂A + F能有效防除群落毒杂草,防除等级达到最高3级,A + E处理下牧草的盖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 (P < 0.05);喷施除草剂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下降趋势,但均匀度指数比对照略高。通过鲜重防效评价了11种处理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防除黄河源区栽培草地的毒杂草可选择A + E、F、A + F 3种除草剂。  相似文献   
24.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反映植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还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植物利用资源的现状和生存能力。本研究以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为研究对象,按株丛斑块面积将矮生嵩草分为小斑块级株丛(0~30 cm2)、中斑块级株丛(30~80 cm2)和大斑块级株丛(>80 cm2)3个株丛级,采用点格局分析的g函数统计方法,分析了矮生嵩草各级株丛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矮生嵩草种群中小斑块级株丛占比高于中斑块、大斑块级株丛占比,种群中幼苗充足,正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矮生嵩草小斑块、中斑块、大斑块级株丛在小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所有株丛斑块的聚集程度减弱,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小斑块与中斑块、大斑块的矮生嵩草株丛在小尺度内表现为正关联。斑块聚集分布和相互共存是矮生嵩草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5.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蜂胶灭活疫苗分别与两种单苗进行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及保存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联蜂胶灭活疫苗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免疫保护率为100%(10/10),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免疫保护率为90%(9/10),而两种单苗的免疫保护均为100%(10/10);二联苗和单苗免疫后第3天对兔病毒性出血症产生部分免疫力,至第10天产生坚强免疫力而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第14天产生坚强免疫力;二联苗和单苗免疫6个月后,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免疫保护为100%(10/10),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免疫保护为90%(9/10);二联苗和单苗在2~8℃和室温条件下保存15个月后,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免疫保护为100%(10/10),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免疫保护为90%(9/10)。二联苗中两组分的配比科学合理且两者之间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26.
大数据时代,优质高效的统计工作对现代烟草农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统计在烟叶产业发展重大决策、烟叶生产精益管理、烟叶科技创新、烟叶产业助农增收、烟叶生产灾害预测和内管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不够、作用发挥不平衡不充分、数据质量有待提升、统计人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软硬件无法适应大数据要求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软硬件设施配套、整合数据信息资源,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等探索性建议,以期提高统计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其对现代烟草农业的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27.
莲藕与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本文从莲藕田的改造、莲藕定植、克氏原螯虾放养、生产管理、捕捞等方面总结了莲藕与克氏原螯虾生态共作关键技术,为莲藕与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比自主研发调节剂与市售调节剂及叶面肥的优劣,研究自主研发叶面调节剂对葡萄着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自主研发的叶面调节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葡萄红地球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喷施不同调节剂及叶面肥的条件下对葡萄着色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喷施自主研发叶面调节剂相比于其它处理可有效调高葡萄的色泽参数,加强花色苷的累积,着色相关酶活性逐渐增加,果实纵横径增加,其膨大率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皮硬度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结论】 自主研发叶面调节剂相较于市售调节剂与叶面肥,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可有效提高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29.
<正>自Tyzzer(1907)首次发现小鼠隐孢子虫(C.muris)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隐孢子虫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已在人、哺乳动物、禽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多种动物中发现15个种类的隐孢子虫感染[1-3],其中可感染牛的隐孢子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牛隐孢子虫(C.bovis)、小鼠隐孢子虫(C.muris)、犬隐孢子虫(C.ca-  相似文献   
30.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名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细菌性传染病[1]。由于病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同,主要有全身败血病、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2]。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发病率高达60%以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引起兔大量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