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2 350份来源中国、日本和韩国粳稻品种(系)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的分布,利用2个KASP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检测,605份材料表现有利,1 732份不利,7份为杂合,6份不确定。在有利、不利和杂合三个群体中分别随机选取316份、101份和7份材料,对Pita基因功能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有利群体中KASP检测结果准确率为95.89%,不利群体100%,2个KASP分子标记可以用来联合检测水稻种质资源的Pita抗性基因。根据KASP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在中国北方地方稻种中仅0.69%品种携带Pita抗性基因,在中国13个省区市育成品种(系)和日本韩国外来稻种中均有一定的分布,频率7.02%~55.81%,表明Pita基因在东亚地区范围内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各地区应用程度相差较大,其中中国吉林、辽宁、宁夏、浙江四省地区较高。通过415份材料Pita基因功能片段609个碱基序列的比较,仅发现3个变异位点(第2 388位,第2 752位,第2 766位)和4种基因单倍型,其中抗性基因仅一种单倍型(H1),感病基因有三种单倍型(H2, H3, H4),H2为优势单倍型(84.84%)。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和利用中日韩地区稻种资源和品种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 phophallus Blume)含有丰富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的植物,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中,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红魔芋是近年来在中缅边境发现的一个魔芋新品种,该品种耐高温、高湿,抗病能力强,适宜在海拔200~1 500 m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是中缅边境地区罂粟替代种植的最佳作  相似文献   
13.
魔芋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TTC染色法、无机酸法检测魔芋花粉的生活力,同时以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并以此为对照研究各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培养基萌发法,不适于魔芋花粉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培养基萌发法,但与培养基萌发法极显著相关,适用于魔芋花粉活力的快速检测;无机酸法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差异不显著,且与培养基萌发法极显著相关,适于魔芋花粉活力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4.
魔芋组织培养中褐变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魔芋在组培时制约其成功的瓶颈问题———褐变的成因。结果表明,培养物的生理状态,培养的光、温条件及外源激素的种类、水平、组合影响了培养物酚类物质的多少、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决定了培养物的褐变程度,通过试验比较,一龄芋的顶芽在培养基MS 6BA 1 mg/L NAA 1 mg/L 4.5%琼脂,温度25~30℃、光照1500 lx的条件下培养物褐变率仅为6%,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4%,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外植体取材时期对地涌金莲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7、9、11月取材的地涌金莲幼嫩花蕾为外植体,对不同取材时期愈伤组织诱导率、褐化率及分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67.79%,显著低于其余取材时期,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3.96%,7月与9月取材的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5月取材的而显著低于11月取材的;从5月至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褐化率有逐渐降低趋势,5月的最高,达78%,与7月取材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9月、11月的63.5%和60%;9月、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到17.47%和20.12%,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5月和7月的10.67%和13.11%。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以秋季取地涌金莲幼嫩花蕾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魔芋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温度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蔗糖浓度为10%~15%,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该培养条件下,花魔芋和白魔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达26.78%、22.35%和455.18、427.22 μm.硼酸、硝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浓度过高时起抑制作用;适宜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硼酸、硝酸钙浓度分别为150 ~200和200~300 mg/L.硝酸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云南魔芋新病害—疫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植物,是富含葡甘露聚糖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魔芋葡甘露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魔芋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种植方式也由传统的半野生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大面积种植。云南是魔芋的起源中心之一[1],其气候环境非常适宜魔芋的生长和种植,但由于规模化种植程度的扩大以及芋农较为粗放的栽培管理方式,魔芋病害日趋严重,新病害亦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魔芋有3种主要病害,现已增至11种。最近在云南省魔芋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及茎杆上又发现一种新病害——魔芋疫病。该病水渍状的黑  相似文献   
18.
烟草品种间同工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烟草品种9种同工酶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苹果酸酶(苗期叶部1个位点,花蕾1个位点)、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苗期叶部2个位点)、乳酸脱氢酶(大田旺长期由1个位点)、过氧化物酶(旺长期叶部6个位点,花蕾4个位点),酯酶(现蕾期叶部1个位点,花蕾1个位点)5个酶的17个位点品种间存在多态性,而淀粉酶,乙醇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品种间无差异。据5个同工酶17个多态性位点计算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贵州地方稻种资源中水稻食味品质与Wx基因型的相关性,利用特异引物对88份贵州地方稻种Wx基因进行糯/非糯基因型分析及多样性鉴定。结果表明:66份材料为WxⅠ型糯稻基因型,该型品种包含了59份贵州禾类资源;15份材料为WxⅡ型,其中包含11份贵州禾类资源;7份材料为WxⅢ型,其中包含1份贵州禾类资源。贵州禾类资源(CT)n以n=18或20两种类型为主,第一内含子+1位均为T,(AATT)n为5。表明贵州禾类资源以低直链含量品种为主,这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WxⅡ型禾类资源虽然是非糯品种,但由于CT重复在16个重复以上,第一内含子+1位为T,直链淀粉含量介于Wx I型和WxⅢ型间,可作为水稻育种的优异材料。本研究为对贵州禾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水稻稻瘟病抗性与土壤根际真菌之间的关系,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个不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土壤根际真菌ITS1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根际真菌ITS1有效片段486250个,以97%的相似度聚为1178分类操作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简称OTU);物种查询显示,归为12个门(含1个未分类的真菌群),35个纲(含8个未分类的菌群),82个目(含12个未分类的菌群),146个科(含34个未分类的菌群),248个属(含63个分类地位未定或未分类的菌群)和362个种(含63个未分类种).7个土样真菌门类相似,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大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67.04%.抗和感稻瘟病品种群土样在稻绿核菌属(Ustilaginoidea)和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sp.)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相对丰度平均数分别为5.09%、7.31%,即在稻瘟病病菌侵染条件下抗稻瘟病品种对稻曲病病原菌稻绿核菌具有抑制作用.结果可为探寻水稻抗稻瘟病机制提供土壤微生物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