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9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成熟桃果实的内酯芳香物质构成,并评价其对于桃果实芳香的重要性。【方法】以涵盖不同果肉质地、果肉颜色、果实成熟期等的多品种桃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体系检测样品的芳香物质,通过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确内酯芳香物质的构成,并结合芳香物质的气味活性值分析评价其重要性。【结果】内酯芳香物质存在于本研究全部桃品种的成熟果实中,样品中共检测到10种内酯芳香物质,包括γ-己内酯、γ-辛内酯、γ-庚内酯、γ-癸内酯、5-羟基-2, 4-癸二烯酸-δ-内酯、δ-癸内酯、γ-十一内酯、δ-辛内酯、茉莉内酯、顺式-4-羟基-6-十二烯酸内酯。各内酯物质具有特定的气味属性,主要散发果香(桃/椰子)、甜香、奶油香、焦糖香、花香和草本味等气味。不同品种的桃果实共有的内酯物质是γ-己内酯,较为普遍存在的内酯物质包括γ-癸内酯和δ-癸内酯,部分品种存在特有的内酯物质,如‘深州蜜桃’果实中的顺式-4-羟基-6-十二烯酸内酯。果实成熟期时,溶质‘白花水蜜’‘深州蜜桃’‘橙香’‘奉化玉露(晚)’‘肥城红里大桃’等品种中检测到较多种类的内酯芳香物质,硬质‘霞脆’‘秦王’‘华玉’等品种果实具有较少种类的内酯芳香物质。气味活性值分析表明,由于极低的气味阈值和较高的物质含量,γ-癸内酯存在于大部分品种中,且对于这些品种桃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使溶质‘深州蜜桃’‘橙香’‘奉化玉露(晚)’‘白花水蜜’等品种果实均具有较为强烈的典型的桃香气味,溶质‘阿初桃’和硬质‘华玉’品种的典型桃果芳香较淡,而未检测到该内酯的硬质‘秦王’‘霞脆’品种果实则没有典型的桃果芳香。此外,γ-辛内酯使部分品种(本研究中为‘橙香’和‘深州蜜桃’)桃果实呈现更为强烈的椰果味和非常甜的气味。【结论】内酯是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的一个重要类别,桃果实内酯物质构成丰富,成熟果实至少包含10种内酯芳香物质。内酯物质类别和含量的差异是不同品种尤其是不同果肉质地的桃果实芳香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不同果肉颜色或成熟期品种的内酯芳香无显著差异。γ-己内酯是品种之间共有的内酯物质,γ-癸内酯和δ-癸内酯是品种之间较为普遍存在的内酯,顺式-4-羟基-6-十二烯酸内酯等是部分品种特有的内酯物质。γ-癸内酯和γ-辛内酯等内酯对于品种的典型桃香气以及独特芳香气味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2.
钟丽是由白垂枝优株G05×菊花桃F1代中选出的优株2007-25自然实生培育而成的观赏桃新品种。果实卵圆形,果皮绿色,果肉绿白色;平均单果质量30.5 g,最大单果质量4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2.6%,风味酸,不宜食用。果实生育期150 d左右,在江苏南京(N32°02′13″,E118°52′2″)8月中旬成熟;花为菊花型,花径3.5 cm,花瓣浅红色,15~20瓣;花丝红色,33~40条,花药橘红色,有花粉,雌蕊1枚,雌蕊与雄蕊等高;萼片红褐色,2轮,10枚,萼筒内壁浅黄色。树型为垂枝形,树势中庸;幼树以长、中果枝为主,成龄树中、短果枝量增多。流胶病抗性中等,其他病虫危害较轻。适合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地区栽培,第2年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83.
<正>夏季高温持续,加之雨水偏少,桃园就会出现干旱。虽然在此类天气下,桃果会积累更多糖分,风味会好于往年,但长时间高温干旱天气的存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果实的发育,甚至出现叶片萎蔫、植株枯死等现象。一般桃园土壤适宜相对含水量为60%~80%,如较长时间低于适宜值低限,  相似文献   
184.
以257份桃种质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6种酚类物质和3种有机酸含量,分析比较不同种质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的差异,并讨论不同肉色、肉质和有机酸含量的种质类型间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桃果肉中总酚含量区间为31.05~919.11 mg·kg-1 FW,其中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56.60、43.20和25.79 mg·kg-1 FW,表儿茶素、芦丁含量中等,平均值分别为14.77和14.85 mg·kg-1 FW,阿魏酸含量最低(1.57 mg·kg-1 FW);筛选到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特异种质11份;不同肉色类型桃的主要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红肉类型显著高于白肉和黄肉类型,黄肉与白肉类型差异不大;不同肉质类型桃主要酚类物质含量为硬肉显著高于溶质和硬质类型(P <0.05);果实中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含量均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5.
采用高透气性处理工艺制作微孔黄色和白色纸质果袋,并对金陵黄露桃进行套袋试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果袋相比,微孔果袋袋内的光热条件都得到显著改善。微孔果袋比普通果袋的透光率提高了16.3%~24.4%;在40.1~45.0℃、45.1~50.0℃、>50.0℃3个高温区间,微孔黄色、白色果袋内的温度累积时间比普通黄色、白色果袋分别减少1.8 h、1.0 h; 2.2 h、2.3 h; 3.2 h、3.2 h。套袋试验结果显示,微孔果袋处理与普通果袋处理相比,总糖含量、糖酸比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但与不套袋对照相比,差异缩小至无显著差异水平(P>0.05),普通果袋处理的总糖含量、糖酸比与不套袋对照相比下降显著(P<0.05);各处理之间,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P>0.05);果皮色泽方面,微孔白袋处理优于普通白袋。总之,与普通果袋处理相比,桃果实通过微孔果袋处理提升了桃果实内在品质,且外在品质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86.
为探讨不同负载量对桃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自然开心形树形的金陵黄露桃为试材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T1,留果约150个/株;T2,留果约250个/株;T3,留果约300个/株;T4,留果约350个/株,单株重复,每处理重复6次。结果表明:T4处理产量较高,但单果重最低;T1处理产量最低,但单果重最高;T2处理产量相对较低,但单果重相对较高;T3处理产量相对较高,但单果重相对较低。T1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较高。T2和T3处理果实内在品质均略低于T1处理。负载量对果实着色程度影响不显著。可见,盛果期金陵黄露桃负载量为每株约150个果实时(每667 m2产量约1 300 kg),产量较低,但可生产出较大果个的果实,品质较好;每株250~300个果实时(每667 m2产量2 000~2 400 kg),可保证较高的产量和较大的果个。  相似文献   
187.
为解决我国南方桃树生长量大、桃园机械化程度低的难题,构建出一种扁平化、宜机化的桃树新树形,即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该树形桃树主干高0.5~0.8 m;2个中心臂顺行向半水平延伸,长度2.0~3.0 m;半水平中心臂上着生4~6个永久直立主枝,直立主枝间距1.0~1.2 m,高度3.5~4.5 m;结果枝或小枝组着生在直立主枝上,间距10~15 cm,枝条角度水平或略下垂。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将树冠由传统立体结构转变为平面结构,增加了单株结果枝数量,削弱了树势,适宜机械化操作,是对传统桃树整形修剪技术的创新,对桃及其他核果类果树的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