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364篇
农学   238篇
基础科学   287篇
  245篇
综合类   1750篇
农作物   226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947篇
园艺   304篇
植物保护   25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61.
【目的】掌握皖南黄兔的繁殖性能和选育进展。【方法】对系统选育过程中5个世代的胎产仔数、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数、3周龄窝重、4周龄断奶仔兔数、4周龄断奶窝重进行测定,并采用BLUP方法评估了胎产活仔数、3周龄窝重和4周龄断奶仔兔数的遗传力和育种值。【结果】通过皖南黄兔连续5个世代的繁殖性能选育,其胎产仔数达到7.34只、胎产活仔数7.23只、初生窝重391.11 g、哺乳数6.98只、3周龄窝重2 180.61 g、4周龄断奶仔兔数6.68只、断奶窝重3 477.08 g、断奶成活率95.98%;胎产活仔数、3周龄窝重和4周龄断奶仔兔数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其育种值世代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017 5只、17.91 g和0.019 6只。【结论】通过系统选育,皖南黄兔繁殖性能均有提高,且群体整体度好,遗传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62.
针对汉中市橘园因施肥种类单一、偏施氮肥导致的橘果品质低劣问题,开展了定点试验,研究了增磷补钾、配方施肥对橘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使橘果多项品质指标得到显著提升,N、P、K配施比例为1.0∶0.6∶0.8,且夏季施全年总肥量的40%+冬季施全年总肥量的60%时,橘果品质提升和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63.
通过考察3种替米考星颗粒制剂在酸性溶液和缓冲液中的释放情况,为新制剂的进一步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制剂中替米考星的含量及其体外溶出度进行测定。色谱柱选择Hypersil ODS-2 C18(4.6 mm×250 mm, 5μm),以水∶乙腈∶四氢呋喃∶磷酸二丁胺(790∶130∶5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分别以盐酸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测定3种新研制的替米考星不同制剂体外溶出曲线,溶出方法选用浆法,转速为75 r/min,温度为37℃±0.5℃。在所建立的方法学基础上,替米考星在10μg/mL~1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90 min时3种新研制的替米考星不同制剂在酸性溶液中的溶出度分别为100%、5.73%和8.29%,供试品1与供试品2、供试品3及对照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供试品2、供试品3与对照品之间无明显差异;120 min时3种新研制的替米考星不同制剂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100%、97.53%和93.60%,3种供试品与对照品...  相似文献   
964.
芒果核是芒果的重要副产物,其含有丰富的多糖、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及经济价值。本研究旨在优化芒果核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以芒果核黄酮提取率为指标,探讨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62%、液料比为35 mL/g,提取时间为47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芒果核黄酮得率平均值为2.372%。  相似文献   
965.
当前我国畜牧行业平稳发展,牛羊养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且在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下,牛羊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效益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一定发展难题,如疫病防控难度变大、消毒免疫程序更加复杂、疫病暴发的危害加剧。基于此,以发热黄疸型牛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热黄疸型牛病流行病学、临床鉴别和治疗措施,为相关牛病防控提供可借鉴性经验。  相似文献   
966.
为初步评价普拉沙星的安全性,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采用递加法进行预试验,测得最小致死剂量(LD100)和最大耐受剂量(LD0),确定正式试验给药剂量范围、组数和组间剂量比。正式试验采用寇氏法,观察小鼠口服普拉沙星后的体征变化,记录死亡时间和每组死亡率,对死亡小鼠进行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确定普拉沙星对主要脏器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小鼠口服普拉沙星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 606.9 mg/kg, 95%可信限为1 342.8~1 923.1 mg/kg。在给药剂量大于1 562 mg/kg时,普拉沙星对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可造成明显损伤。根据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可将普拉沙星判定为低毒化学物。  相似文献   
967.
为探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比较分析了撂荒地、玉米-谷子轮作、谷子连作2、3 a和5 a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均为碱性,pH为8.26~8.49,碱解氮、有机质、脲酶活性表现为轮作地最高,连作2 a开始降低,连作3 a达最低值,连作5 a又开始回升,速效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均是连作土壤高于轮作土壤。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细菌在门水平上群落组成比较固定,但不同物种的丰度差异较大;菌群分析发现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酸杆菌门是谷子根际土壤优势菌群;菌群相对丰度在轮作土壤中高于连作土壤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以及硝化螺旋菌门,低于连作土壤的有己科河菌门和绿弯菌门;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间菌群差异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则显示连作、玉米-谷子轮作地和撂荒地土壤菌群分布差异较大;冗余分析(RDA)表明鞘氨醇单胞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呈正相关,类诺卡氏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正相关,轮作、连作、撂荒地组间根际土壤优势菌存在差异,LEfSe分析确定了谷子根际土壤特定标志物,其中轮作地的优势菌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和类诺卡氏菌,3 a连作地的优势菌群为土壤红杆菌。综上所述,谷子连作土壤与轮作土壤相比,细菌的ASVs丰度减少,细菌群落分布差异较大;随着谷子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养分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68.
为提高梨叶片病害发生程度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提出基于全局上下文级联R-CNN网络(Global context Cascade R-CNN,GC-Cascade R-CNN)的梨叶病斑计数方法。模型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嵌入全局上下文模块(Global context feature model, GC-Model),建立有效的长距离和通道依赖,增强目标特征信息。引入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 FPN)融合浅层细节特征和深层丰富语义特征。使用ROI Align替换ROI Pooling进行区域特征聚集,增强目标特征表达。最后利用多层级联网络对目标区域进行边框回归和分类,完成病斑计数任务。在梨叶病斑图像测试中,模型的各类病斑平均精确率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达89.4%,检测单幅图像平均耗时为0.347 s。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地从梨叶片病害图像中检测出多类病斑目标,尤其对叶片炭疽病斑检测效果提升显著;不同种类梨叶片病害病斑计数值与真实值回归实验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2,表明模型病斑计数...  相似文献   
969.
为探讨厌氧处理后农村生活污水在农田利用中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量的厌氧出水对轮作玉米和萝卜进行了586 d灌溉。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厌氧消化液对土壤生态及作物品质均未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采用经厌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是可行的。本文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被天然次生林、过伐林和人工林所取代。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可加快林下红松恢复,加速阔叶红松林演替进程,因此对于红松光合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  为探讨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的可行性及不同采伐强度对红松人工移植苗的生理影响,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采伐强度的样地(样地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17%、35%),就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两种幼苗进行光合生理对比试验。  结果  (1)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效率及大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包括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碳同化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开放的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2)从光响应参数来看,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高于红松天然苗,但二者差异不显著;(3)不同采伐强度中,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在35%采伐强度(郁闭度0.6)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最低(P < 0.05),表明两种红松幼苗在35%采伐强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4)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饱和点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7%采伐强度(郁闭度0.8)下达最大值。  结论  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生理差异不显著,冠下更新的红松人工移植苗可以很好地适应林下环境;林冠下红松更新不提倡伐后郁闭度0.6条件下造林,可在伐后郁闭度0.8条件下补植红松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