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0篇
  33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玉米种子活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对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进行阐述,展望了玉米种子活力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2.
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品种沈单16号和针叶豌豆品种MZ-1为材料,在甘肃沿黄灌区进行了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针叶豌豆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2行玉米套种3行针叶豌豆模式的优势最明显,为最佳套种模式,较单种玉米增产1950.0 kg/hm^2,增加纯收益2896.7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8752.5 kg/hm^2,增加纯收益10693.5元/hm^2。可在甘肃沿黄灌区及同类地区推广。对生产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表明,2行玉米套种2行针叶豌豆的模式还有进一步增产的潜力,且抗击外界微小干扰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3.
穴播地膜小麦有限灌溉的产量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有限灌溉条件下穴播地膜小麦的产量变化,根系分布,群体动态和源库协调。认为土壤水分下限低于50%时产量显著下降,相同水分条件下穴播地膜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最高产量所需的土壤适宜水分下限较露地下降10%,根系分布,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差异及源库的抑制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94.
现代农艺节水技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水资源短缺,严重威胁工农业生产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农业应用而生.关于各种农艺技术在节水农业中的运用已普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各种农艺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
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对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定道垄作条件下,春小麦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措施下,0~12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的变异系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其中剧变层(0~30 cm)的土壤贮水量因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变化剧烈;小麦拔节期固定道垄作0~60 cm土壤贮水量高于其它处理5 mm左右;抽穗到灌浆期,土壤贮水量下降幅度最大,表现出良好的供水性,可节水200 mm左右,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提高31.66%.  相似文献   
96.
河西高海拔冷凉灌区全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主效栽培因子与产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河西冷凉灌区全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该区积温不足的矛盾,使甘肃河西玉米适种海拔高度提高到2050m。经多点示范,在海拔1700-2050m范围内,全膜玉米平均产量达11827.5-14518.5kg/m^2,较条膜玉米增产13.9%-68.2%,纯收益增加1200元/hm^2,成为冷凉灌区一项创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7.
为明确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磷肥投入阈值,于2011 — 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施磷量定位试验,研究施磷量对春玉米的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磷(P2O5 0~170.04 kg/hm2)范围内,春玉米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P2O5 170.04 kg/hm2时产量(14 337.33 kg/hm2)达到最高,较其他施磷处理分别增产56.87%、29.38%、20.61%、21.50%,较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112.84%,此时磷肥利用率为23.80%,超过此值则籽粒产量略有降低。磷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低有显著关系,施磷显著增加土壤耕层有效磷(Olsen-P)含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9.28%~925.27%。磷肥的投入量大于作物需磷量时,会加剧土壤磷残留量的增加,并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污染,适量施磷量(P2O5 85.02 kg/hm2)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的平衡。当磷素投入阈值为每年施磷(P2O5)170.04 kg/hm2时,既保证土壤养分平衡,又减小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春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磷素平衡并结合试验区的肥力分析认为,在保证春玉米高产并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区磷肥投入阈值应为P2O5 85.02~170.04 kg/hm2。  相似文献   
98.
小麦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对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沼气发酵试验,笔者研究利用小麦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碳氮比为22(CK)的纯猪粪处理,产气速率最快,产气量最大,说明碳氮比为22的猪粪直接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最好;高温条件下,利用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为25的处理总产气量大,产气速率适中,有利于沼气稳定产气,避免高温条件下产气过量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99.
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的蒸散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河西地区农田水资源短缺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人工控制灌水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的蒸散量阶段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蒸散量与产量的关系,旨在为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阶段蒸散量高峰值集中于灌浆期,占全生育期的41.3%~68.6%,其次为拔节期到抽穗期。不同生育阶段蒸散量的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一天中16:00时达最大值,2:00时至6:00时为最低值。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灌溉定额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子。拔节期至抽穗期蒸散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并与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用Jensen模型分析生育期不同阶段缺水与产量的敏感程度,以拔节期-抽穗期的敏感指数最大,为0.4238,说明此时期为春小麦需水的临界期。  相似文献   
100.
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斌  马忠明 《玉米科学》2018,26(2):102-109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玉米生理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互作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玉米单株叶面积随着施氮量与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耗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灌水量大于2 700 m~3/hm~2、施氮量大于200 kg/hm~2时,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不在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灌水量为2700 m~3/hm~2,施氮量为2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