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0篇
  33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51.
不同钾肥品种对甘肃中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确定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合理施用钾肥品种及其用量,于2009年在甘肃省漳县进行了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钾肥的不同用量试验,测定了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株高、分枝数以及经济性状和薯块产量,分析了不同用量下马铃薯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有效提高马铃薯地上部分株高、分枝以及薯块产量和品质;同一钾肥下K2O施用量105 kg·hm-2时单株薯块、大中薯率、产量以及干物质、粗淀粉、Vc最高,而烂薯率和薯块还原糖含量最低,K2O 60 kg·hm-2时马铃薯粗蛋白含量最高;同一钾水平下施用硫酸钾马铃薯植株分枝数以及烂薯率明显低于施用氯化钾,单株结薯个数、大中薯鲜重、大中薯率及产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同时薯块干物质、粗淀粉、Vc、粗蛋白含量高于氯化钾,还原糖含量低于氯化钾,而株高差异不明显。研究得知,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施用硫酸钾优于氯化钾,在施纯N120 kg·hm-2、P2O5 60 kg·hm-2条件下,K2O施用量105 kg·hm-2时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纯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152.
不同钾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高寒阴湿区黑麻土上,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薯率,同时,增施适量的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建议该区在氮、磷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施K2O 60 kg/hm2.  相似文献   
153.
砂田西瓜甜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砂田西、甜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模式多样化和品牌效应的逐渐形成,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诸如砂田铺设不规范、连作障碍严重、雨水资源利用率低及施肥不合理导致砂田生产效率不高、老化加快等问题,严重阻碍着砂田西、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应进行砂田规范化建设,采用轮作制度、雨水高效利用技术、科学平衡施肥技术等研究对策,以实现砂田西、甜瓜栽培对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营养液EC值与滴灌频率对温室西瓜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寻求营养液最优供给方式,为实现设施西瓜椰糠基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高效供给及标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椰糠为栽培基质,设置了4个EC值水平(E1:0.15 m S·cm-1,E2:0.25 mS·cm-1,E3:0.35 mS·cm-1,E4:0.45 mS·cm-1)和2个灌溉频率(R1:2次·d-1,R2:4次·d-1),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共8组处理。【结果】西瓜不同生育期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物量随着营养液EC值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团棵期(15 d)和坐果期(30 d)均以E2处理为优,膨果中期(45 d)茎粗和叶面积分别以E3和E2处理为优;成熟期(65 ...  相似文献   
155.
在张掖干旱绿洲灌溉区进行了膜草覆盖玉米栽培试验,探讨膜草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膜覆盖相比,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增加1.99%,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仅降低4.05%、5.92%。膜草覆盖地膜投入量比全膜覆盖减少40.94~41.55 kg/hm2,地膜残留量减少11.01~11.54 kg/hm2。综上分析,认为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玉米产量,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6.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肥运筹对膜下滴灌玉米养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养分吸收主要集中于叶片,其次是茎秆,成熟期主要是籽粒、苞叶、玉米芯等,在吸收氮素、磷素过程中,氮素起了决定性作用。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合理的氮磷配施能提高玉米对硝态氮的吸收作用,对玉米生长起到较大作用。在灌水相同条件下,氮肥是限制速效磷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磷肥的利用效率主要决定于氮肥的施用量。中后期增施氮磷肥均促进产量增加,各处理的产量高低依次为NP9>NP8>NP3>NP4>NP6>NP5>NP7>NP2>NP1>CK,本试验最佳产量运筹方案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225 kg/hm^2(纯N)、123.7 kg/hm^2(P_2O_5),产量为14 167 kg/hm^2。  相似文献   
157.
为给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啤酒大麦垄作沟灌栽培的水肥管理提供参考,通过裂区试验,设置4个不同灌溉定额(1 500 m·hm-2、2 100 m·hm-2、2 700 m·hm-2和3 300 m·hm-2)和3个不同施肥水平(N 75 kg·hm-2+P2O556.25 kg·hm-2、 N 150 kg·hm-2+P2O5112.5 kg·hm-2、N 225 kg·hm-2+P2O5168.75 kg·hm-2),研究了灌水和施肥对垄作沟灌栽培啤酒大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施肥量及水肥互作对啤酒大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明显影响。当灌溉定额从1 500 m·hm-2增大到2 700 m·hm-2时,啤酒大麦千粒重提高5.36 g,成穗数增加1.16×106·hm-2,增产57.9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12%;灌水量超过2 700 m·hm-2时,增产效果不明显。在N 75~150 kg·hm-2、P2O556.25~112.5 kg·hm-2范围内,增施肥料有利于啤酒大麦千粒重和穗粒数增加,并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溉定额2 700 m·hm-2、纯N 150 kg·hm-2、P2O5 112.5 kg·hm-2条件下,垄作沟灌栽培啤酒大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6 239.84 kg·hm-2和13.33 kg·mm-1·hm-2,水肥利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58.
滴灌施肥条件下砂田设施甜瓜的水肥耦合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忠明  杜少平  薛亮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1):2164-2173
【目的】传统水肥管理是限制砂田设施甜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砂田设施甜瓜的水肥耦合效应,为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建立甜瓜产量、品质与水肥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的单因素效应、交互效应和边际效应,确定砂田设施甜瓜滴灌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用量。【结果】建立了甜瓜产量、品质与灌水、氮肥、钾肥的回归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甜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其次是灌水量和钾肥用量;影响甜瓜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钾肥用量,再其次是灌水量和氮肥用量;甜瓜产量、品质均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水、氮、钾相对于甜瓜产量与品质的交互效应也存在差异,在产量影响方面,对水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钾;对氮而言,水的交互效应大于钾;对钾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水。而在品质方面,对水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对氮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水,对钾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水。某一单一因子投入量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而由于水肥间的交互作用,两者配施则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结论】综合考虑水、氮、钾对甜瓜产量、品质的影响,滴灌条件下,砂田设施甜瓜高产优质的水肥方案为:灌溉定额为786-796 m3·hm-2、施肥量N为170-227kg·hm-2、K2O为227-246 kg·hm-2,可作为砂田设施滴灌条件下的灌溉施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9.
钾肥对河西绿洲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作物吸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的田间试验,以验证河西绿洲富钾的灌漠土壤施用钾肥对小麦/玉米带田是否有增产效果。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K处理,施K2O分别为:0、751、50、2253、00 kg/hm2。结果表明,钾肥能提高小麦/玉米带田栽培条件下两种作物产量,和不施钾肥相比,小麦带增产5.1%~8.9%,玉米带增产2.8%~8.1%,小麦/玉米带田总产提高3.3%~7.8%;当施钾量为75 kg/hm2,小麦/玉米带田总产量为最高,达12 994kg/hm2,与不施钾肥相比,总产量增加936 kg/hm2,增产7.8%。钾肥能提高小麦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与不施钾肥相比,小麦秸秆含钾量提高4.31%~7.84%,吸钾量提高6.2%~9.6%;但玉米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有所降低,与不施钾肥相比,玉米秸秆含钾量减少20%~24.86%,吸钾量减少25.7%~28.7%。这是否是小麦和玉米在带田种植条件下存在着对钾素吸收的竞争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0.
民勤绿洲耕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1980年土壤普查样点布设图,利用GPS定位,2006年采集民勤绿洲耕地土样209个,应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对民勤绿洲25年来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80年土壤普查结果比较,2006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12%,4%和230%,而速效钾均值下降了26%;除有机质变异系数增加4%外,其余养分均表现为下降,且速效磷变异程度高于其他养分;1980-2006年各土壤养分块金值/基台值增加明显,在一定范围内空间相关性减弱,表明由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逐渐高于由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速效氮、速效磷在北偏东-南偏西方向均呈现出较强的向异性,前者主要受土壤类型影响,后者主要受石灰性土壤固磷作用的影响。土壤养分含量西南(昌宁、环河灌区)-东北(泉山、湖区)呈降低趋势,绿洲中部(坝区)呈增加趋势,表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化的过程主要是从西南-东北方向向中心递增,不同灌区化肥投入、种植结构的差异是引起这种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