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3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7篇 |
农学 | 45篇 |
基础科学 | 46篇 |
49篇 | |
综合类 | 350篇 |
农作物 | 55篇 |
水产渔业 | 16篇 |
畜牧兽医 | 271篇 |
园艺 | 111篇 |
植物保护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克山县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研究了克山县土壤侵蚀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 ,建立不同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92.
混种3种观赏植物对白三叶铅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铅污染条件下对白三叶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将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分别与白三叶混种,研究不同混种方式对白三叶生物量及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三叶单种相比,混种德国鸢尾提高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混种一串红、翠菊则降低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就混种系统而言,各个混种处理的植物总生物量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混种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均提高了白三叶地上部分铅含量,盆栽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11.39%,17.88%,42.18%;小区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2.64%,13.22%,23.94%。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高于各自单种,其余混种处理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小区试验中,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最高,达242.777mg/m2,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71.83%,较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8.38%;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土壤重金属铅去除率最高,达15.11%,比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26.84%,比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10.70%。因此,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铅提取效果表现最好,能够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3.
“玉米带”改种多年生草类后对农田排水的水文效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明尼苏达州农田排水氮素流失严重,近年来又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现状,采用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模拟分析了玉米-大豆轮作区改种多年生草类后对农田排水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改种多年生草后,植物耗水量的增加使得农田排水量明显减少;较深的草根系,尤其是在干旱年份消耗了大量的深层土壤水,降低了地下水位。种草后的生物排水量远远大于其他工程措施(如增加排水间距或潜埋排水管等),可显著减少农田排水氮素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95.
96.
97.
以绍兴县为例,对农村现有水处理设施和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各水处理单元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当前饮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宜的水处理优化设想和建后管护措施的研究,为绍兴县饮水安全工程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8.
研究苦参碱与印楝素的最佳复配比例以及苦参·印楝素微乳剂对于淡水鱼类的急性毒性、毒理作用和对寄生虫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苦参·印楝素微乳剂最佳比例为印楝素83%、苦参碱17%,即苦参·印楝素微乳剂的配方为98%的苦参碱0.25 g、42.28%的印楝素2.82 g、乙酸甲酯12.84 g、吐温-80(聚山梨醇酯-80)29.84 g、蒸馏水45.41 g.该制剂对于罗非鱼的半致死浓度为30 mg/kg,对罗非鱼的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有一定影响.该制剂的杀虫效果与1%氯菊酯乳油相当,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