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在河北省坝上地区研究灌溉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由0增至400 mm,紫花苜蓿耗水量由335.5增至712.8 mm,干物质产量由3304.7增至7423.3 kg/hm2,二者差异显著(P<0.05);第1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由10.5和12.2降至6.8和7.9 kg/(mm·hm2),第2茬则相反,分别由9.5和11.1增至19.0和22.1 kg/(mm·hm2),但第1~2茬差异不显著;第1茬耗水系数分别由956和822升至1480和1273,第2茬则相反,分别由1053和906降至527和453,但1~2茬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间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系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2.
马令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70+8262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红芪留茎高度对红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药材引种驯化试验基地研究了红芪留茎高度对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红芪在7月上旬现蕾前进行剪茎,且留茎50 cm的红芪的主根根长、根径、单株根鲜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产量比CK提高了30.86%;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药材品质最优。[结论]红芪留茎高度在50 cm左右时较为理想,能达到增产和改善药材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根产量、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獐牙菜苦苷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处理的根产量最高,且比最低的5 cm×5 cm处理高84.79%;但株行距为25 cm×25 cm处理的单株丛叶数、根径、主根长度、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和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因此麻花艽在生产中最适宜的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25 cm×25 cm,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4.
为指导匙叶翼首草生产,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种液肥对匙叶翼首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液肥不仅对匙叶翼首草营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比对照糖含量极显著提高,灰分含量显著降低,干物质形成和积累显著加快,产量也极显著提高.其中,狮马金叶面肥效果最好,700倍氨基酸液肥次之.  相似文献   
25.
马令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13-7714
[目的]研究留茎高度对红芪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了红芪留茎高度对其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在7月上旬现蕾前进行剪茎,且留茎50 cm的红芪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主根长、根径、单株根鲜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产量比CK明显提高了30.86%。[结论]红芪留茎高度在50 cm左右时较为理想,既可以节水又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以麻花艽种子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种子活力,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探讨引种驯化最易成功的最佳发芽温度,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麻花艽种子浸泡20 h后即达到吸水饱和期;在2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大.因此,20℃为发芽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27.
为探明微量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在3个菌株(杏鲍菇1号、川杏鲍菇2号和川杏鲍菇3号)杏鲍菇的菌丝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个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Zn、Mg、B,比较其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锌、镁、硼离子浓度为50μmol/L时,川杏鲍菇3号菌丝生长均表现为最好;川杏鲍菇2号在镁离子、硼离子浓度均为50μmo/L时菌丝生长最好;杏鲍菇1号则在硼离子浓度为100μmo/L时菌丝生长速度表现为最快。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栽培种配方对羊肚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南州迭部县的野生羊肚菌分离得到的栽培种菌种为试验材料,主要以单因素变量法设计试验处理,通过测定被标记羊肚菌的菌盖长、菌盖周长、菌柄长、菌柄周长和产量及羊肚菌的灰分含量、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来研究4种培养料配方对羊肚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配方1,即在添加了羊肚菌基脚土的配方料中,羊肚菌生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其余培养料配方培养的种,羊肚菌品质依次下降。结论:栽培种培养料配方1羊肚菌生长及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9.
为合理利用当地制糖工业中过剩的甘蔗渣,延伸糖产业链条,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不同基质配方下姬松茸栽培技术探索。结果表明:处理4(甘蔗渣50%,玉米芯20%,牛粪20%,麸皮5%,尿素1%,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灰2%)的产量最高,单包产量可达到73.78 g,生物效率为14.76%。由此,在广西崇左市可以适量配加甘蔗渣为基质推广姬松茸种植,将有利于推动资源合理利用,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0.
灌溉量对藏匙叶翼首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法和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了灌溉量对匙叶翼首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由0 mm增至300 mm,匙叶翼首草根长、根径、干物质的积累呈现增大的趋势,鲜根的产量由7 087.50 kg/hm2逐渐提高至12 429.17 kg/hm2,且灌溉量为300mm的产量最高,品质也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