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2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钾对冬枣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钾肥对冬枣产量与品质的改善效果,采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肥量(K2O 0、0.05、0.10、0.15和0.20 kg/株)对冬枣产量、单果重、果皮花青素和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及总黄酮、总三萜酸、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冬枣的产量、单果重和果皮花青素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施钾量为0.10 kg/株时达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0.10 kg/株时冬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可滴定酸达最低值,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0、0.05、0.15和0.20 kg/株施钾量显著提高13.81%、5.30%、6.11%和7.32%;同对照相比,各施钾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枣的Vc含量,并在施钾量为0.15 kg/株时取得最高值。此外,冬枣的总黄酮、总三帖酸和cAMP含量亦在0.10 kg/株施钾量时达最高值,其中总黄酮和cAM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分析认为,随着施钾肥量的增加,冬枣的产量和品质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这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2.
为探讨不同盐胁迫生境中接种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碱蓬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的作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轻度、中度、重度)及其接种蜡样芽孢杆菌(PGPR)对碱蓬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多样性及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盐胁迫下碱蓬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根系总吸收面积变化较小,微生物数量和根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显著下降,而中度、重度盐胁迫使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降幅随着盐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接种PGPR后,碱蓬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有机酸总量、细菌数、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显著高于CK 14.57%、12.80%、8.33%和28.24%。此外,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依次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盐胁迫处理,这与微生物总量的变化规律一致;而中度或重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微生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综上,轻度盐胁迫(盐分含量10.0 g/kg)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能显著改善碱蓬根际土壤的微环境特征,其影响效果显著优于中度或重度盐胁迫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不同盐胁迫生境中接种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白蜡树根际的作用效果,为明确PGPR对白蜡树耐盐性的改善效果以及盐胁迫环境下PGPR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胁迫(轻度、中度、重度)及其接种阴沟肠杆菌(PGPR)对白蜡树根际生物学特征与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显著降低了白蜡树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且其降幅随盐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接种PGPR后,白蜡树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细菌数、放线菌数和微生物总量达最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4.64%,24.01%和17.04%,而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白蜡树的根体积、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跃吸收面积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递减趋势,但接种PGPR后,对应的根系指标均有增加,其中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活跃吸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15.97%。此外,同对照相比,不同程度盐胁迫均显著降低了白蜡树的地径、株高,而接种PGPR却显著提高了地径、株高,其中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地径、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轻度盐胁迫下(盐分含量0.2%)接种阴沟肠杆菌能显著改善白蜡树根际生物学特征,并促进白蜡树生长,其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中度、重度盐胁迫下接种阴沟肠杆菌。  相似文献   
64.
刺槐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及其建筑材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年生刺槐优良无性系区试林的15个无性系进行了格性遗传变异分析,遗传参数的估算,性状相关遗传力分析。且按照建筑材主要材性要求,对无性系的生长、材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皖8、鲁7等7个无性系为生长速度较快、材质优良的刺槐建筑材无性系。  相似文献   
65.
不同基质对大樱桃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锯木屑、珍珠岩、细沙、蛭石、草炭、有机肥、壤土等按照一定体积比组成配合基质,用于大樱桃试管苗移栽。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对试管苗成活率有明显影响;不同基质对大樱桃试管苗株高、根长、叶片数和冠径影响显著,而对茎粗无显著影响;采用“壮苗指数”法和“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基质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质T5、T6和T3均适用于大樱桃试管苗移栽,其中以T5(8份锯木屑,1份珍珠岩,1份草炭的混合基质)最佳。  相似文献   
66.
花生壳基质在侧柏容器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花生壳基质、炉渣、珍珠岩、蛭石和泥炭,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配合基质,用于侧柏容器育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合基质对侧柏幼苗的成活率、株高、径粗、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有显著影响。采用因子分析对不同基质的应用效果进行的综合评价表明,处理4(75%花生壳基质 25%蛭石)和处理5(75%花生壳基质 25%泥炭)表现最佳,是适合侧柏育苗的理想基质;花生壳基质可以完全替代泥炭用于侧柏容器育苗。  相似文献   
67.
5个黑杨无性系花粉的采集及贮藏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个黑杨无性系开花散粉过程的观察及花粉贮藏后的生活力测定,表明:S.307-26、PE-19-66、PE-3-71无性系的花粉量多,生活力强,在0℃~5℃的条件下冷藏1个月,仍有较大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68.
土壤理化特性是土壤综合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以山东省杨树主栽区20块长期(10~60年)连作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15个土壤指标,研究了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杨树人工林土壤全钾、碱解氮含量总体上处于“很低”水平,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电导率(EC)处于“较低”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容重处于“适中”水平,而毛管孔隙度处于“较高”水平。80%样地为微碱性砂质壤土或壤质砂土,砂粒含量较高,而粉砂粒、粘粒含量较低。不同样地间的土壤综合肥力存在较大差异,以鲁北区杨树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高,显著高于鲁南、鲁西和鲁西南这3个栽培区。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容重、粉砂粒、粘粒8个理化指标均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具有显著影响,而全氮、碱解氮、pH、EC、毛管孔隙度、砂粒、粉粘比7个指标与其相关性均不显著。杨树连作时间、林龄、林分密度对林地土壤肥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为了寻求适宜于核桃水肥一体化种植中合理的水肥配比,以4年生香玲核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灌溉施肥配比的水肥一体化在核桃栽培中节水节肥增产效能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育期内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各处理核桃树LAI值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W2T2处理时,LAI最大,且提高光合速率;(3)随着灌溉施肥的增加,各处理核桃果实产量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在W2T2处理时,达平稳状态;(4)随着水、肥供给量的增加,核桃蛋白质脂肪含量均呈现先增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处理W2T2时,果实品质达最优。综上所述,滴灌条件下,处理W2T2的水肥组合模式不仅减少了水肥的投入量,而且能够促进核桃生长、确保产量,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是比较适宜核桃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0.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林业对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最大三角洲之一。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发展经济强省的角度,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计划用15-20a的时间将黄河三角洲建成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农牧业基地。鉴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黄河三角洲开发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发展林业。本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就不同区域的林业发展特点和技术要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