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园艺   3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大白菜喜温暖凉爽的气候 ,耐寒性、耐热性弱 ,过去本市一直种植中晚熟品种 ,秋种冬收贮藏上市。近几年由于耐寒、耐热、耐湿的早熟新品种相继育成 ,为大白菜反季节栽培奠定了基础。早春利用大棚栽培大白菜 ,较露地栽培可提前 30~ 4 0d(天 )收获上市 ,较春茄果类、瓜类等栽培具有投入少、栽培简单等优点。每 667m2 (亩 )可产净菜 60 0 0kg(公斤 )左右 ,产值高达 60 0 0~ 90 0 0元。目前 ,我省部分地区已有利用大棚栽培 ,并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品种选择大白菜春季大棚生产 ,其整个生育期都处于外界气温较低的…  相似文献   
72.
涂园春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国内外引进9个春豇豆品种在涂园地进行试种,结果表明,正豇555和之豇19综合性状好,经济效益高,可在温州市推广应用。豇33-47耐热耐生强,抗病,长势强健,在多年份可作蔬菜淡季补充品种或救灾品种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73.
1选育过程 大白菜品种菜优5号母本97-5-1-4-5是利用浙江省农科院的早熟5号F2代分离植株,连续5年进行定向系统选择,将分离出的株系97-5-1花期自交进行不亲和性测定获得了自交不亲和株,S1、S2代用全轮配法测定株间不亲和性,S3、S4代采用混合花粉法测定系内亲和指数,按亲和指数低、性状优良为选育目标进行定向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  相似文献   
74.
瓯豇白52是利用泰国豇豆品种中的变异株,经多代系统选育成的豇豆新品种.1999-2003年连续5年在温州市瓯海、龙湾、永嘉、瑞安、泰顺及丽水市、金华市等地试种示范,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已在福建、江西、安徽等地推广.  相似文献   
75.
豇豆是我国主要的夏秋蔬菜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广泛,对蔬菜的周年供应特别是7-9月蔬菜“淡季”供应起着重要作用。温州市农科院蔬菜所是全国较有实力的豇豆育种科研单位之一,目前已育成一批有推广前景的豇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76.
77.
78.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早熟花椰菜的经济效益变得较为显著 ,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早熟品种繁多 ,优劣不明 ,而农民购种有很大的盲目性 ,势必给生产造成潜在隐患。为了规范种子销售市场 ,我们对温州市种子进出口公司引进的我国台湾省高雄系列早熟花椰菜品种进行筛选试验 ,并以前年筛选出的优良杂交种白阳 6 0天为对照 ,考查其在温州栽培的适应性和优缺点。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 雪美 1号 (45天 )、雪美 3号 (45天 )、雪美 4号 (5 0天 )、雪美 5号 (5 0天 )、喜美 1号(6 0天 )、喜美 2号 (6 0天 )、向阳 …  相似文献   
79.
瓯豇一点红和瓯豇二尺玉是利用泰国豇豆品种中的变异株,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瓯豇一点红中熟偏早,荚条淡绿色,末端有一点红色,种子黑色。荚长70~90cm,横径0. 8~1. 0cm,单荚质量25~30g。荚肉肥厚,质脆嫩味甜,不易老化。春季从播种至始收约69d(天),一般667m2 产嫩荚2 000~2 500kg。较抗枯萎病和病毒病。瓯豇二尺玉中熟偏早,荚条银白色,荚尾饱满无杂色,种子红褐色。荚长60~70cm,横径1. 0~1. 2cm,单荚质量25~30g。荚肉厚实,质地嫩糯,口感甘甜,无筋无渣。春季从播种至始收约71d(天),一般667m2 产嫩荚2 500kg。较抗枯萎病、病毒病和锈病。  相似文献   
80.
花椰菜花球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个花椰菜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朱军提出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花椰菜花球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球重、球径、球高均主要受制于基因的显性效应,分别达69.1%、59.0%和60.2%.笔者还对各研究亲本加性效应值和F1组合显性效应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