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5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0篇 |
农学 | 172篇 |
基础科学 | 150篇 |
72篇 | |
综合类 | 1138篇 |
农作物 | 110篇 |
水产渔业 | 36篇 |
畜牧兽医 | 943篇 |
园艺 | 145篇 |
植物保护 | 1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65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37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0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10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1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设施豇豆生产中常遭受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为害,蚜害可导致豇豆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为豆蚜的重要天敌,在豇豆生产用温室内,按多异瓢虫和豆蚜益害比1:10、1:20、1:40、1:60及1:80比例分别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同时,设置未释放天敌对照区。调查豆蚜和多异瓢虫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变化,比较豆蚜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多异瓢虫定殖率及种群增长率等指标,确定持续防治豆蚜的最佳益害比。结果表明,在按益害比1:10和1:20释放多异瓢虫5~35 d后,其对豆蚜防效可达90%以上;但防治后期多异瓢虫定殖率低,防治成本较高。按益害比1:80释放多异瓢虫3~7 d后,对豆蚜防效高于60%,释放后期防效持效期为7 d,防治后期瓢虫定殖率和种群定殖速度较高。益害比为1:60和1:80时防治后期防效低、持效期短,但定殖率高于其他益害比。益害比1:40则兼具防效好和定殖率高的特点,可持续控制设施豇豆豆蚜的为害,是最佳释放比例。推荐将1:40作为多异瓢虫防治豇豆上豆蚜的参考益害比。 相似文献
83.
84.
禾谷类作物改良项目是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Dry Areas简称ICARDA)的主要研究项目之一,从事大麦、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育种及其相关联的工作,自1977年“中心”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85.
86.
大弹涂鱼规模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生活于沿海河口潮间带滩涂,主食底栖硅藻,在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由于近十几年来沿海滩涂大量被围垦,滩涂面积不断缩小,自然海区滥捕现象严重,导致我国沿海大弹涂鱼资源急剧减少。大弹徐鱼具有适应性强、食物链短、病害少、易于养殖和养殖成本低等特点,本文介绍其规模化养殖技术。1养殖池建造在福清市过桥山垦区内平整淤泥滩涂或由旧鳗闹养殖地改造而成。目前已投入生产的养殖池共190口,划分为6个区,每口面积5-9亩(多数6-8亩),底质为软泥。养殖池堤坝呈梯形结构,高1.2米,底部宽… 相似文献
87.
[目的]优化脂肪酶水解菜籽油脚料的工艺,提高菜籽油脚料水解率。[方法]以菜籽油脚料为原料,选用黑曲霉脂肪酶水解菜籽油脚料,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该脂肪酶水解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黑曲霉脂肪酶水解菜籽油脚料的最适酶添加量为200u/ml,底物浓度75mg/ml,酶解pH7.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5min以及摇床转数150r/min,此时菜籽油脚料水解率为16.4%。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是:酶添加量245U/ml,底物浓度为75mg/ml,酶解pH7.0,酶解温度是41℃,优化后的菜籽油脚料水解率达(26.92±0.86)%。[结论]研究可为菜籽油脚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89.
90.
[目的] 研究不同养分处理对大针茅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施有机肥、施化肥、放牧和对照(无管理措施)对草原种群特征及产草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比较对4个处理下的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不同处理对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程度不一。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化肥和放牧处理均提高了羽茅的重要值,化肥处理达到了显著(P <0.05)水平;而大针茅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一定程度上,有机肥处理提高了草群高度,而化肥和放牧处理降低了草群高度。草群盖度变化数据显示,与对照相比,化肥处理显著(P <0.05)提高了草群盖度,而有机肥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草群盖度。产草量变化情况表明,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提高了产草量,化肥处理达到了极显著(P <0.01)水平,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鲜草产量。[结论] 有机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化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盖度和产草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