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制小反刍兽疫羊痘活载体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Nhe Ⅰ和Hin-d Ⅲ双酶切重组质粒,将目的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P7.5中,得到重组载体pEGFP-N1-P7.5-H,重组载体Hin-d Ⅲ、NheⅠ双酶切片段EGFP-P7.5 H平末端连接到KpnⅠ 酶切后的载体pUC119-TK中,得到通用转移载体pUC119-TK-EGFP-P7.5-H。[结果]经酶切鉴定及PCR扩增检测,表明构建载体正确。pUC119-TK-EGFP-P7.5-H转染羊痘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48 h后报告基因表达。[结论]该研究为研制小反刍兽疫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引起的山羊急性或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MCCP的分离培养困难,同丝状支原体簇其他成员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化和血清学性质,因此用传统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鉴定。而基于PCR的分子检测技术,凭借其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强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本文综述了CCPP的分子诊断方法,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3.
九种中药成分对体外培养小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探索黄芪多糖等9种中药成分免疫增强活性的作用机理并比较各成分之间免疫增强活性的强弱,在体内试验的基础上,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它们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甙、蜂胶黄酮、黄芪多糖、淫羊藿黄酮、淫羊藿多糖都能显著地直接或协同ConA刺激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也能显著增加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显著升高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gG水平;当归多糖能协同ConA和LPS的诱导活性,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IgG水平;黄芪皂甙能直接和协同LP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板蓝根多糖则仅能促进LPS的诱导活性,蜂胶多糖的作用则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为探讨鉴别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3株山羊痘病毒和2株绵羊痘病毒进行p32基因和GpCR基因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将获得的p3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陆的羊痘病毒p32基因进行HinfⅠ酶切位点分析表明,所有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在391 bp和691 bp处存在2处酶切位点,而山羊痘病毒仅在688 bp处存在1个酶切位点.将获得的GpCR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31条相应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根据GpCR基因序列信息可将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分成两个独立的进化分枝.这些结果表明,利用p32基因的HinfⅠ酶切位点信息和对GpCR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可鉴别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和GpCR基因可作为鉴别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的特异性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45.
不同类型消毒剂对口蹄疫病毒杀灭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口蹄疫乳鼠组织毒的制备及稀释 取本实验室保存新复壮的O型口蹄疫强毒(OPMF_14l,LD_50=10^-8.0),研磨制成1:10的病毒悬液,加双抗置4℃浸毒24h,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PBS做1:500倍稀释,备用。  相似文献   
46.
颜新敏  张强  吴国华  李健  朱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84-2385,2388
对水疱性口炎病毒的病原特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毒的致病和免疫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作为载体在重组疫苗上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采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口蹄疫病毒O/China99毒株的P1-2A和3C基因,将P1-2A基因连接到pUC119载体,3C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分别得到重组载体pUC119-P1-2A和pMD18-T-3C;将重组载体pUC119-P1-2A用HindⅢ、BamHⅠ酶切,重组载体pMD18-T-3C用BamHⅠ、NheⅠ酶切;利用酶切所得到的基因片段P1-2A、3C有共同的BamHⅠ酶切位点,实现基因P1-2A、3C的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MD18-T-P1-2A-3C.将基因P1-2A-3C与启动EGFP表达的双向串连痘苗病毒启动子P7.5相连,构建载体p-EGFP-N1-P7.5-P1-2A-3C,并进行PCR扩增、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一侧启动表达P1-2A-3C基因,一侧启动表达标记基因EGFP的表达盒p-EGFP-N1-P7.5-P1-2A-3C.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青海地区牦牛牛支原体分子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对2018-2019年采集青海地区的636份牦牛鼻拭子进行牛支原体核酸检测,并对不同地区、年份、年龄、性别、饲养模式的牦牛牛支原体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牛支原体的总检出率为21.86%(139/636),牛支原体在青海不同地区(海北州、海南州、西宁市、海西州)牦牛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流行(0%~44%);2018年11月检出率为18.02%,2019年6月检出率26.37%;雌性检出率(27.84%)高于雄性检出率(18.41%),差异性显著(P<0.05);0~2岁的检出率最高,为22.26%,其次为3~6岁,检出率为19.50%,6~12岁检出率最低,为18.03%,差异性显著(P<0.05);放牧养殖模式下检出率最高(34.00%),其次是集约化养殖模式(22.81%),放牧+圈养养殖模式下检出率最低(17.47%),差异显著(P<0.05)。青海不同地区牦牛牛支原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流行,不同年龄、性别、饲养模式存在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为明确青海地区牦牛牛支原体流行情况,为制定...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live vector vaccine of goat pox viru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Metho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PPR H gene was obtained, then ligat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the recombinants were digested by Nhe Ⅰ and Hind Ⅲ, and ligated into pEGFP-N1-P7.5, yielding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next the expression cassette EGFP-N1-P7.5-H was first released from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by double digestion of Hind Ⅲ and Nhe Ⅰ and ligated into pUC119-TK that was digested by Kpn Ⅰ, yielding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Result] Identification and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showed that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was correctly constructed. From the transfer vector transfected BHK-21 cells which infected GTPV AV41, specific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at 48th h of transfection.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at poxvirus live vector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live vector vaccine of PPR vaccine.  相似文献   
50.
以提取的山羊痘弱毒疫苗株HLJ—V9 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进行PCR扩增,获得了2078bp的DNA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酶切鉴定、PCR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TK基因,获得的TK基因内存在一个Kpn Ⅰ酶切位点和编码区的早期转录终止信号TTTTTN(T)T。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弱毒疫苗毒株HLJ—V9 TK基因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在95.5%~100%之间,说明羊痘病毒TK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