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影响蜂王调节性比的营养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性膜翅目昆虫 ,群体后代的性比和生殖个体的比例可通过职虫来调节。职虫能分辩出幼虫的性别。它们为同性幼虫提供优先的照顾或除去雄性幼虫。职虫可通过调整雌性幼虫的食物类型来决定雌性群体。因此 ,它们能够决定在雄性个体和职虫间用于群体的发展和维持的投资分配。除了一些对职虫调节性比的经验观察外 ,在社会性膜翅目很少有对母王调节卵性比的潜在能力的研究。在蚂蚁 ,蚁王调节卵性比的能力种间有差别。但是蚁王能控制所产单倍体和双倍体卵的数量 ,并且职虫在这种限制下工作。因此 ,母王能够决定在何时产雄性生殖个体或非生殖个体…  相似文献   
92.
以前没遇到的生物体认识亲属的能力已在猴子、老鼠、青蛙和蜜蜂中得到证明。辨认的环境和遗传组成甚至在控制的环境下也很难分开。这里我们证实了西方蜜蜂能辨别在同一群的同一子脾相邻的巢房中长大的全姊妹和半姊妹 ,因此证明了认识过程的显著遗传组成。除了其生态学暗示外 ,这种认识还暗示了膜翅目中不能生育工蜂群体的进化。蜂王在第一次产卵前与许多不同的雄蜂进行交配。在某种程度上精子在精液中混合 ,蜂群含有一些不同父系的全姊妹工蜂组而不同群工蜂是母系半姊妹。在膜翅目 ,雄性从未受精的单倍体卵发育而来 ,雌性从受精的双倍体卵发…  相似文献   
93.
<正>在正常的蜂群中,受精卵发育成雌性蜂(蜂王和工蜂),未受精卵发育成雄性蜂(雄蜂)。蜂王可根据工蜂和雄蜂的巢房大小"随意"产下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但高度近亲交配的蜂王产生的受精卵,在人工培  相似文献   
94.
蜜蜂幼虫信息素对工蜂发育和采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蜜蜂幼虫信息素的研究现状,以及西方蜜蜂幼虫信息素对工蜂卵巢发育、工蜂王浆腺发育和工蜂采集行为发育三方面影响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
以中华蜜蜂(Apis cerdna cerana Fabric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为实验材料,进行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然后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检测亲本和营养杂交后代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经过营养杂交,亲本蜜蜂与营养杂交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小,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特有DNA条带发生了转移.说明通过营养杂交,基因可能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旨在克隆中华蜜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探究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表达特性.利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克隆及分析中华蜜蜂SOD1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3和6日龄幼虫、l和4日龄蛹以及1和7日龄成蜂)、不同部位(成蜂的头、胸和腹)SOD1基因的表达量,探究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631bp(GenBank登录号JN700517),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5.65 ku,等电点为6.21,经氨基酸序列比对,与意大利蜜蜂有99%的相似性,与其他典型的昆虫(如果蝇、冈比亚按蚊、斜纹夜蛾,家蚕、熊蜂)也有67% ~85%的相似性;中华蜜蜂SOD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部位中均有表达特异性,在6日龄幼虫表达量达到峰值,而在4日龄蛹中最低;头部与腹部表达量显著高于胸部(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中华蜜蜂SOD1基因,其cDNA全长631 bp,编码152个氨基酸.该基因在中华蜜蜂整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而且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97.
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的方法检测了江西宜丰地区半枫荷蜜的理化指标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及半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枫荷蜜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蜂产品现行的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从香味成分中提取并分离鉴定出51种化合物,包括酸类、醛类、酮类、酯类、醇类、腈类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通过对其香味成分的分析比较发现,半枫荷蜜中的醇类相对含量最高,对其香味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社会性昆虫识别幼虫及其精确的性别、级型和发育阶段的能力对工蜂照顾幼虫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识别意味一些混和信号的存在,特别是机械和化学信号,这些信号在蚂蚁、黄蜂和蜜蜂中起最基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二倍体雄蜂并进行人工培育,测定其形态指标,明确中华蜜蜂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复式移虫方法培育中华蜜蜂蜂王,待蜂王性成熟时进行CO2麻醉处理后放回原群,用糖水进行奖励饲喂。蜂王产下大量未受精卵,待雄蜂出房后采用颜料进行标记。雄蜂性成熟后,利用蜂王人工授精技术使蜂王与本群子代雄蜂进行母子回交(多雄交配)。控制蜂王产卵,将工蜂巢房中刚孵化的幼虫移至恒温恒湿培养箱(相对湿度:95%;温度:35℃)中进行人工培育。幼虫前3日龄食物配制为:蜂王浆90%,无菌水10%;第4-6日龄食物成分比例为:蜂王浆50%,葡萄糖6%,果糖6%,酵母抽出物1%,无菌水37%;从第7日龄起食物比例为:蜂王浆43%,葡萄糖9%,果糖9%,酵母抽出物1%,无菌水38%,直到幼虫进入排便期为止。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人工培育和蜂群工蜂巢房出房的雄蜂进行倍性鉴定,并对蜂群工蜂巢房出房的单倍雄蜂和二倍体雄蜂进行形态指标测定比较。【结果】室内人工培育的中华蜜蜂总羽化率偏低,平均为36%,其中26.9%为雄蜂;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雄蜂倍性发现人工培育的雄蜂92%为二倍体,蜂群工蜂巢房中出房的雄蜂82%为二倍体雄蜂;形态指标测定显示,二倍体雄蜂的初生重与生殖器官重分别为99.78和6.05 mg,均比单倍体雄蜂(分别为105.64和7.02 mg)显著偏小,而前翅长、前翅宽、翅钩数等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中华蜜蜂近亲交配的蜂群会产生二倍体雄蜂,部分二倍体雄蜂可在蜂群中发育至成蜂出房,其形态指标与单倍体雄蜂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工蜂监督机制,采用人工移取中华蜜蜂蜂王产的受精卵(QDG)、未受精卵(QHG)和工蜂产的未受精卵(WHG)至同一张巢脾的工蜂巢房和雄蜂巢房中,置于中华蜜蜂的有王群中,在2,5,12和24 h分别观察3种类型卵的清除率。同时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中华蜜蜂QDG、QHG和WHG三种类型卵在2,5,12和24 h的表面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2,5,12和24 h WHG的清除率都显著比QDG和QHG高(P0.05),QDG和QHG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蜜蜂蜂群中存在工蜂监督现象;在2,5,12和24 h QDG、QHG和WHG 3种类型卵表面超微结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