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玉米和水稻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并完善其制造工艺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裸地作为空白对照,实施玉米秸秆纤维地膜、水稻秸秆纤维地膜和传统塑料地膜4个处理覆盖栽培哈椒小区多重比较试验,研究秸秆纤维地膜的抑草、增温、保墒和降解性能及其对哈椒植株高度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水稻秸秆纤维地膜间的抑草、增温、保墒性能无显著差异,分别在68和110 d内完全降解;两种秸秆纤维地膜抑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塑料地膜的;秸秆纤维地膜与传统塑料地膜的保墒性能无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裸地的;秸秆纤维地膜覆盖处理的地表及地下10 cm土壤总积温与裸地对照无显著差异,极显著低于传统塑料地膜的;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的植株高度和产量显著高于裸地的,与传统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
胡萝卜收获机械化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而其机械化收获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在介绍我国胡萝卜生长特点和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胡萝卜收获机械研究的现状及其典型收获机械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我国胡萝卜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中国发展胡萝卜机械化收获技术的途径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3.
基于VB的SolidWorks排种盘建模二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顿国强  陈海涛 《大豆科学》2012,31(4):630-634,639
介绍了基于VB的SolidWorks机具零部件设计程序二次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及零部件尺寸驱动和程序驱动2种参数化设计方法。以VB为开发工具、SolidWorks 2009为支撑软件、Excel 2003为后台数据库,介绍了排种盘参数化建模的设计过程并实现了排种盘的自动化生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排种盘的设计效率,而且也为其他典型机械零件参数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
针对免耕播种机分层施肥开沟器存在纵向尺寸大、分层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主开沟器及浅层尾管组成的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通过浅层尾管的位置调节,实现分层施肥位置的横向控制。利用EDEM建立开沟器离散元仿真模型,模拟其切土开沟分层施肥作业过程。对开沟器侧位及正位施肥方式的土壤耕作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开沟器侧位施肥方式较之正位方式,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耕作载荷及较小的载荷波动;侧位施肥方式具有较佳的肥料分层效果及更为集中的颗粒空间分布特性。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可实现分层施肥设计功能,正位及侧位方式的平均施肥深度差及施肥深度差变异系数分别为3.9 cm、4.7 cm及10.8%、5.1%,侧位方式具有更明显、稳定的肥料分层效果,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5.
大豆育种排种盘型孔参数仿真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小区育种技术对品种适应性的要求,从黑龙江地区大豆种子的物理参数统计出发,分析大豆种子充种过程,确定排种盘型孔直径、型孔深度、型孔倒角长度与大豆种子均径的比值关系。为了得到排种盘型孔的最佳尺寸参数,利用EDEM软件,仿真不同型孔尺寸的排种盘的排种情况,以排种盘的型孔直径比、型孔深度比、型孔倒角比为试验因素,以单粒率、多粒率、空粒率为试验指标,设计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间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对单粒率,型孔直径比影响为极显著(P0.01),型孔深度比和型孔倒角比影响为显著(P0.05);对多粒率,型孔直径比和型孔深度比影响为极显著(P0.01);对空粒率,型孔直径比和型孔深度比影响为极显著(P0.01),型孔倒角比对多粒率、空粒率均无影响(P0.05)。当型孔倒角比为0.14时,型孔直径比在1.73~1.91范围内,型孔深度比在0.76~1.25范围内时,可获得合格指数大于90%,重播指数小于5%,漏播指数小于5%。在最优参数组合下,制作行星齿轮式转位型孔排种盘,与非优化参数下制作的排种盘进行对比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星齿轮式转位型孔排种盘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试验的准确性,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其具有最佳的作业性能,满足了品种适应性的要求。该研究可为小区育种排种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6.
基于EDEM软件的肥料调配装置关键部件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为实现播种作业条件下肥料调比的分层深施,以满足不同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设计了肥料调配装置,并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主要参数。以挡杆直径及分肥份数为试验因素,合格系数及波动系数为试验指标,分别采用仿真试验及验证试验的方法,进行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肥料均布器参数优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均肥份数为极显著影响(P0.01),挡杆直径为显著影响(P0.05);肥料均布器最优参数为挡杆直径4 mm,均肥份数16,此时,试验指标合格系数及波动系数的仿真值及试验值分别为0.903、0.928及68.6、78,相对误差分别为2.19%、12.05%,验证试验与仿真试验具有相同的因素指标响应趋势,利用仿真试验进行肥料均布器参数优化具有可行性。该研究为肥料调配装置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为保证垄作作物中耕后前后期的肥料需求,减少施肥次数和肥料浪费,设计了一种手扶式三岔条带中耕施肥机.机器采用间隙啮合齿轮排肥器,提高了排肥均匀性.设计并采用三岔条带排肥管,通过二次分肥作用实现肥料的带状分布.采用EDEM对三岔条带排肥管进行了施肥作业仿真.结果表明:肥料呈带状分布,垄侧到垄沟方向肥料数量呈增大趋势,沿机器...  相似文献   
28.
为分析锯齿回转切割器作业参数变化对大豆秸秆切割阻力的影响,优选切割器最佳作业参数组合。利用ANSYS-LS/DYNA对锯齿回转切割器的大豆秸秆切割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了秸秆整个切割过程的切割阻力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秸秆切割阻力为多峰波动函数。以切割线速度、切割器倾角及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切割阻力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正交参数优化虚拟试验研究。影响因素顺序为切割线速度切割器倾角作业速度,切割线速度及切割器倾角为极显著影响(P0.01),作业速度为显著影响(P0.05);切割阻力随着切割线速度的增大及前进速度的减小而先减后增,随着切割器倾角增大而增大。当切割线速度15 m·s~(-1),切割器倾角-10°,作业速度1.5 m·s~(-1)时,切割阻力最小为13.387 N,且切割器最优参数通过了仿真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9.
基于EDEM的反转啮合齿轮式排肥器的仿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外槽轮式排肥器排肥流量均匀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反转啮合齿轮式排肥器,利用排肥盒内设置的啮合排肥齿轮反向啮合传动将肥料经齿槽从两侧连续交替排出,提高排肥流量均匀性,并通过试验检验其排肥性能。对反转啮合齿轮式排肥器排肥量和流量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对排肥量和流量的数学模型。为比较反转啮合齿轮式排肥器与外槽轮式排肥器排肥流量均匀性高低,在保持排肥器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单因素试验,选取硫酸钾为试验肥料,以排肥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排肥均匀性为试验指标,设计对比仿真试验,转速分别为30,45,60,75,90r·min-1。利用EDEM建立排肥器离散元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采集试验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反转啮合齿轮式排肥器排肥流量均匀性系数均值较外槽轮式排肥器提高32.0%,且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排肥轮转速对反转啮合齿轮式排肥器排肥流量均匀性有极显著影响(p0.0001)。拟合反转啮合齿轮式排肥器排肥流量均匀性随转速变化规律方程,拟合方程相关系数R2=0.9754。随机选取转速为40,65,73,86r·min-1,对拟合方程进行验证试验,计算验证试验均匀性系数均值并与拟合方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较拟合结果误差均小于2%。  相似文献   
30.
2BZXJ系列插装式精量播种机配备的排种器在大豆的小区育种过程中,由于护种板结构较长导致出现严重的存种、混种现象,且排种初期存在一定的机具空行程;同时由于排种方向与播种机前进方向一致,导致种粒落地滚动弹跳落点位移较大,株距合格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一种改进型育种专用排种器,去掉护种板,增设清种刀以及导种凹槽用以解决存种、混种以及机具空行程的问题。通过建立投种位置的理想数学模型,同时结合排种盘实际结构,确定最佳排种位置以解决种粒落地滚动弹跳位移过大、株距合格率低的问题。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进行仿真对比试验,模拟排种过程得出种子各阶段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型育种排种器投种更早、种粒落地平均位移减小至原平均位移的46%,位移均方差减小至1.95mm,平均位移波动更小,株距更稳定。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型育种排种盘内无残留种子,播种带提前;当播种机具作业速度为0.7m/s、排种器转速24r/min、株距为7cm时,粒距合格指数整体提高6.80%、重播指数减少3.40%、漏播指数减少3.41%,试验结果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