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189篇
基础科学   201篇
  185篇
综合类   1494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824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免耕覆盖对冬马铃薯土壤碳氮及氮素矿化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景  康轩  梁和  顾明华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0):1093-1096
以传统耕作为对照,进行冬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8 cm、免耕覆盖稻草8 cm+黑膜种植试验,探讨免耕覆盖对土壤碳氮及氮素矿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0~10 cm土层的土壤碳、氮含量及氮素矿化菌数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两个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及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均高于传统耕作,其中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及氨化细菌数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10~20 cm土层各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免耕覆盖能增加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及氮素矿化菌数量,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素的矿化分解,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速效氮素,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配套性技术措施,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为建立同步检测对虾DNA/RNA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率,探索了一种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程序。结果显示,应用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4种对虾病毒(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桃拉综合征病毒、黄头病毒)DNA/RNA,扩增曲线形态典型,扩增效率理想(E值分别为1.06、1.07、0.92、0.92),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1),重复性一致(标准差0.05~0.46,变异系数0.26%~1.62%),灵敏度高,且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相比差异不显著(平均Ct值误差0.04~0.40,t值0.53~2.50,P>0.05),检测时间约1h。优化的荧光定量RTPCR可以用于4种对虾病毒DNA/RNA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93.
开展了木薯秸秆生物炭对甘蔗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在苗期温室培养条件下,蔗田土壤中添加不同重量比例木薯秸秆生物炭对甘蔗苗期60 d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木薯秸秆生物炭可以促进甘蔗苗期根系的生长,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比值;另外发现蔗田土壤中添加20.00%重量比的木薯秸秆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速效磷和钾的含量,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因此,蔗田土壤中添加生物炭促进了甘蔗苗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几种夜出性昆虫夜间扑灯节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棉铃虫、暗黑金龟、非洲蝼蛄、大豆毒蛾、稻螟蛉、桃蛀螟、稻纵卷叶螟等7种夜出性昆虫的扑灯节律进行了观察和分类。提出在灯光防治中,根据害虫的扑灯高峰确定亮灯时间,可大幅度降低电耗,提高效能比。防治暗黑金龟和非洲蝼蛄,可设定19:00~0:00亮灯,比全夜亮灯节约电能近55%,效能比增加1倍;防治棉铃虫,实行间歇亮灯,时间为18:00~22:00和1:00~5:00,可节约用电近30%,效能比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995.
外源施硒措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植株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土壤和叶面施硒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硒在稻株中分布的影响,为富硒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博Ⅲ优、三香628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和叶面施用亚硒酸钠的不同施肥方式,分别测定两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植株中硒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通过土壤和叶面施用亚硒酸钠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收获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提高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57%和2.36%,存在品种差异.经土壤和叶面施用硒肥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P<0.05),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5.48和10.84倍,且采用叶面施硒时博Ⅲ优、三香628籽粒的硒含量均高于土壤施硒的方式和对照.从水稻植株各部位硒的分配比例看,采用土壤施硒,三香628中硒滞留在根中的比例高于博Ⅲ优,但三香628中硒在茎、叶、籽粒的分布比例低于博Ⅲ优;采用叶面喷施,三香628中硒滞留在叶片的比例高于博Ⅲ优,但三香628中硒在根、茎、籽粒的分布比例低于博Ⅲ优.硒在两种水稻品种的籽粒和其他部位分配比例的不同是造成籽粒硒含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通过土壤和叶面施硒肥的农艺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水稻籽粒硒积累,改善稻米主食区居民的硒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96.
襄荷(Mioga giager),姜科姜属中以嫩芽、嫩茎和花轴供食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食、药两用价值.每100g嫩茎和花含蛋白质12.4g、脂防2.2g、纤维28.1g、维生素C和维生素A共约95.85mg,还含有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芳香酯等.襄荷生长喜温暖荫湿环境,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生长.长期食用有健胃养胃、镇咳祛痰、滋阴润燥等多种功效.又因病虫害发生极少,基本无需农药防治.在日本市场是一种名贵的绿色保健蔬菜.自1997年起我所与南通地区几个县(市)联合进行品种、栽培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2001年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600多亩,年出口量300多吨,创汇额达600多万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7.
从湖南18个县(市)采集的水稻细条病病叶中分离出24个噬菌体分离株,用7种不同的植物病原细菌进行了专化性测定,结果表明供测的噬菌体只能侵染水稻细条菌;用来自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四川的水稻细条菌90个菌株对噬菌体敏感性进行测定,认为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类共23个溶菌型.并提出了提高噬菌体法检测种子带菌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噻嗪酮的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噻嗪酮对褐稻虱若虫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并具有杀卵作用,噻嗪酮从根到茎的内吸转移作用微弱,而从茎到叶之间的转移作用明显,本试验结果表明:(1)5龄若虫通过石蜡取食48h药液,口服毒性LC50为14.04ppm,用微量点滴5龄若虫前胸板,LC50为2.60μg/g,用滤纸膜处理若虫,LC50为6.19μg/cm^2,噻嗪酮无论是通过胸板,胫节、跗节还是口服对褐稻虱若虫都是有效的。(2)噻嗪酮对褐稻虱的杀  相似文献   
999.
研究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对耕地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为研究区,构建县级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评价2007—2020年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在2007—202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在2009年和2013年出现短暂下跌,但很快继续上涨,2015年开始保持稳定平缓。农户耕地生态补偿积极性和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对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的影响较大。该研究结果说明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发挥了较好的效果,有继续实施的必要性。本研究关于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的评价及关联分析,对完善和创新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1981年和1933年共测定来自湖南13个地区(市、自治州)的56个县(市)的102个稻白叶枯菌分离株与所选定的国内、日本和国际稻作所的鉴别品种的互相作用,可分别将供试分离株区分为9.11和12个致病型,其分布无地区特点,且其中若干致病型的分离株与品种间的互作均存在强烈的反应,有明显的特异性,说明供试的稻白叶枯菌的致病力分化有生理小种存在,在日本鉴别品种上所区分的致病型VI和IV与日本白叶枯菌的致病型I和IV相同;在国际稻作所鉴别品种上所区分的致病型IV与XI与菲律宾的白叶枯菌的致病型I和IV相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