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林业   6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Gen Bank中登录的14种松材线虫组线虫的28S、18S和ITS部分基因DNA序列,利用遗传距离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其各自作为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序列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8S(拟松材线虫不分亚种)、28S(拟松材线虫分亚种)、18S和ITS的基因序列种内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071、0.0030、0.0007、0.0043,种间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476、0.0454、0.0052、0.1556,其中28S、18S基因序列种内及种间距离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ITS具有一定程度的Barcoding gap。3个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28S、IT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节点支持率,可以有效将14个松材线虫组线虫分离成独立分支,而且28S可以有效鉴别出拟松材线虫的2个亚种;基于18S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不能对吉拉尼伞滑刃线虫、日本冷杉伞滑刃线虫、拟松材线虫进行有效区分。因此,28S、ITS区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间隔以及相对较高的物种识别率,可以作为松材线虫组线虫候选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天津口岸检疫人员从美国进境饲用苜蓿草中发现一种滑刃属线虫,通过形态学特征、形态测计值以及核糖体28S r RNA-D2/D3区与ITS区核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最终确定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菊花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从进境饲用苜蓿草中截获该线虫为全国口岸首次。  相似文献   
13.
在对宁波地区松木中携带的伞滑刃属线虫种类进行调查时,多次发现了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混生的现象,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确认。  相似文献   
14.
顾建锋 《植物检疫》2008,22(2):121-122
2007年6~7月,作者应邀来到总部设在不伦瑞克(Braunshweig)的德国农林生物研究中心(简称BBA)学习与交流,并考察了德累斯顿(Dreston)的木质包装检疫现场。  相似文献   
15.
在对美国进境大豆进行检疫时,从混杂的豆秆上发现并分离到了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为Diaporthe phaseolorum(Cke.& Ell.)Sacc.var.meridionalis Morgan-jones。该病原菌是国外近年来在大豆生产中新发生的危险性病原真菌,国内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以轮枝菌属中的重要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及其近似种共13种35个菌株为材料,探讨ITS片段作为轮枝菌DNA条形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TS 成功区分了研究涉及的10个种,其 PCR 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97.1%,序列鉴定成功率为94.5%,但对个别亲缘关系较近种的物种鉴别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于2007年12月从来自德国的木质包装中截获一种伞滑刃属线虫。经形态学比较、测量以及ITS—RFLP图谱比对,鉴定为十二齿小蠹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sexdentati)。目前国内尚无该线虫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试验中共催产条斑星鲽雌亲鱼38尾,获产35尾,共采受精卵2 380 mL;共孵化仔鱼18.8万尾,孵化率达43.8%;完成变态13.9万尾,变态成活率74.5%;培育成5 cm以上苗种10.5万尾,苗种培养成活率75.5%.该研究结果为比较鲆鲽鱼类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揭示作为冷温性鱼类,条斑星鲽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该鱼种进一步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送检番石榴样品上发现一种黑斑病,对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及重要性。[方法]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病原菌为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结论]引起番石榴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芒果球座菌(G.mangiferae)。此前还未有G.mangiferae引起番石榴病害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红叶石楠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杀菌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叶石楠炭疽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胶孢炭疽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红叶石楠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出4种对红叶石楠炭疽病菌具有较强作用的杀菌剂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这4种杀菌剂中,25%咪酰胺EC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0004 μg·mL-1;其次是450 g·L-1咪酰胺EC(EC50值为0.00005 μg·mL-1)和450g·L-1咪酰胺EW(EC50值分别为0.00018),最弱的是50%咪酰胺锰盐WP,EC50为0.2554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