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林业   362篇
农学   335篇
基础科学   423篇
  265篇
综合类   1845篇
农作物   230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1481篇
园艺   412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是极其庞大的,安全优质的粮食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粮食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粮食烘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粮食烘干技术的优化进步对农业发展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工程应该得到政府以及相关单位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本文将针对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92.
粮食烘干机在实现自动化控制后能够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保证粮食品质的基础上节约能源,同时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粮食烘干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生产能力。对粮食烘干机的自动化控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自动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研究田间条件下PGPR菌剂灌根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深入探究PGPR菌剂的田间促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4株PGPR菌株制成PGPR菌剂,对辣椒进行灌根,并采用Illumina-MiSeq平台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V3-V4区进行Paired-end测序,结合细菌及功能菌群数量、辣椒产量指标,比较分析菌剂灌根配施全量化肥(PGPR-CF1)、菌剂灌根配施80%化肥(PGPR-CF2)和全量化肥(CK)处理后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菌剂灌根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及包含固氮、解磷及解钾等功能菌群的数量显著提高,且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细菌优势度则表现为PGPR-CF1和CK组高于PGPR-CF2。所有土样共得到有效序列573 896条,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OTUs数分别为2 153个(CK)、2 337个(PGPR-CF1)、2 358个(PGPR-CF2);各处理辣椒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总占比分别为83.7%(PGPR-CF1)、79.55%(PGPR-CF2)和79.77%(CK)。PGPR菌剂灌根后增加了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芽孢杆菌目、鞘脂单胞菌目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芽单胞菌目、酸杆菌目的相对丰度。Pearson指数表明,辣椒产量和单果重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正相关。研究显示,PGPR菌剂处理,可以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和功能菌群的数量,同时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促进了辣椒增产。  相似文献   
994.
土壤盐渍化是导致土壤退化和生态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主要威胁。为了尽可能精确地监测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变异性,该研究收集新疆艾比湖湿地78个典型样点,其中选取54个样本作为训练集,24个样本作为独立验证集。基于Sientinel-2 多光谱传感器(Multi-Spectral Instrument,MSI)、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提取3类指数(红边光谱指数、植被指数和地形指数),经过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筛选有效特征变量,构建了关于土壤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学习机(Extra Learning Machine,ELM)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预测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绘制了艾比湖湿地盐渍化分布图。结果表明:优选的红边光谱指数基本能够预测EC的空间变化;红边光谱指数与植被指数组合建模效果总体上优于其与地形指数的组合,3类指数组合的建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测精度,其中RF模型表现最优(验证集R2=0.83,RMSE=4.81 dS/m,RPD=3.11);在整个研究区内,中部和东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尤为严重。因此,XGBoost所筛选出的环境因子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干旱区土壤盐渍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农耕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酸碱度和容重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农耕区土壤有机质区域变化及其与酸碱度和容重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为耕地地力提升和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支撑。基于国家级耕地长期定位监测点913个,统计分析全国及7大区域(东北NE、华北NC、西北NW、长江中游MYR、长三角YRD、华南SC、西南SW)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及容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2.4~24.8 g/kg。其中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的监测点位占比达72.5%。不同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MYR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个区域。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pH和容重平均分别为(6.90±1.20),(1.30±0.15) g/cm3。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及容重产生影响。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旱地,旱地耕层土壤pH和容重则显著高于水田。亚当斯方程和指数函数分别推荐拟合土壤容重对有机质含量响应关系(R2=0.09,RMSE=0.17,n=759),以及土壤pH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响应(R2=0.16,RMSE=1.24,n=886)。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中等偏低,呈现出东南向西北依次降低趋势。土壤pH及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亚当斯模型及指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土壤容重及pH对有机质的响应关系,可用于非线性插值法补充土壤容重及pH缺失值。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科宝肉鸡肢体内外翻畸形(valgus-varus deformity, VVD)的发病情况,本研究对河南某养殖场的科宝肉鸡VVD腿病进行跟踪调查,统计VVD肉鸡发病率、内外翻类型、步态评分和关节肿胀比例,并随机抽取2周龄、4周龄和5周龄严重畸形VVD肉鸡各5只,进行临床剖检和关节积液细菌检测。结果表明,VVD肉鸡的综合发病率为0.22%;前期双侧外翻VVD肉鸡显著多于单侧外翻(P<0.01),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加,严重畸形的VVD肉鸡逐渐增加,关节肿胀占比逐渐增大,4周龄病鸡关节肿胀比例显著高于2周龄(P<0.05);对VVD肉鸡关节积液细菌培养和16S rDNA鉴定发现,积液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菌。研究表明,科宝肉鸡VVD腿病综合发病率低于其他生长快速型肉鸡品种,1~2周龄发病率最高,肢体内外翻畸形程度随周龄的增加而加重,部分VVD肉鸡跗关节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997.
放牧饲养条件下,对固始鸡补饲2种类型、4种营养水平的日粮,测定其肉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补饲原粮型日粮利于体脂积累,有效降低胸、腿肌贮损和胸肌蒸煮损失,增加胸肌剪切力;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提高屠体性状,降低胸腿肌失水率。而高蛋白日粮不利于多数肉质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氢溴酸常山酮对多种鸡球虫的预防效果,试验在体外利用细胞毒性检测(CCK-8试验)及子孢子入侵DF-1细胞的抑制试验评估了氢溴酸常山酮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入侵宿主细胞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利用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病变计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及抗球虫指数(ACI)四项指标评估了高、中、低剂量氢溴酸常山酮对柔嫩、毒害、堆型、巨型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无细胞毒性浓度为0.01 mg/mL的氢溴酸常山酮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入侵DF-1细胞;同时发现高、中剂量氢溴酸常山酮(添加量分别为500 g/t、400 g/t)在体内能有效预防四种混合球虫的感染。研究结果提示氢溴酸常山酮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球虫感染,并且在临床应用中仍可以有效预防球虫感染。  相似文献   
999.
首先介绍了松材线虫病和红脂大小蠹两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现状,从不变和可变两方面分析,认为两种有害生物对秦皇岛市存在严重威胁,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核桃叶片基因组DNA的4种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叶片为材料,比较了高盐低pH法、SDS法、改良CTAB法和适合酚类、多糖类物质较多的植物DNA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果;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RAPD、ISSR等方法进行PCR扩增和用EcoRI、PstI内切酶酶切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所得DNA的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从叶片中得到的DNA产量和质量有所不同,其中酚类、多糖类物质较多的植物DNA提取法产量最高,纯度适中.4种方法提取的DNA对以后的PCR和酶切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