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冀褐土区花生田间施用石膏,对花生经济性状和植株各部位钙,镁含量有明显影响,并显著提高花生产量,石膏经济最佳施用量和最高产量施用量分别为358.9kg/hm^2和386.0kg/hm^2,经济合理施用量为331.58~345.35kg/hm^2,在此范围内,花生增产19.06% ~19.23%。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连续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 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灌水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分含量,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4.
冀东地区褐土养分资源评价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冀东褐土养分肥力特征,指导土壤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采用田间典型样品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手段,对冀东地区褐土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标与管理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冀东褐土养分资源可以采用氮素养分供应强度和生物学活性、土壤供钾潜力、土壤有机质积累强度为主体的综合指标进行评价,养分资源的特点总体表现为有机碳、全氮含量较低,钾素长期供应潜力下降,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高。施肥和肥力管理原则应首先注重有机肥(物)料的施用以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水平,其次为增强土壤供钾潜力,化学肥料的施用适宜于N、K、P顺序。动态聚类分析表明,冀东褐土养分肥力水平可分为五类,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各类肥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土壤养分肥力管理方案,以达到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10μm粒级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减少而造成土壤有机碳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呈同样的趋势;增量NPK化肥可保持有机碳活性和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储量而使有机碳活性和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 8年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土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 ,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 ,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 ,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和微团聚体组成 ,较单施常量化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在配施同量化肥条件下 ,不同有机肥 (物 )料培肥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市蔬菜大棚全盐及盐分组成离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棚龄、不同土层、不同季节的蔬菜大棚土壤全盐及盐分组成离子变化的研究表明,大棚土壤全盐含量明显高于相邻棚外土壤,大棚土壤全盐含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大部分大棚土壤已达到中度盐渍化的程度,同棚龄不同土层全盐含量由上而下呈下降的趋势,大棚土壤全盐含量季节变化2月份明显高于9月份。不同棚龄的大棚土壤盐分组成离子Na+、K+、Ca2+、Mg2+、Cl-、SO42-、HCO3-、NO3-含量,在0~20cm土层中均明显高于相邻棚外土壤,其含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K+、Ca2+、NO3-、SO42-最为明显,是造成大棚土壤表层盐渍化的主要离子。造成大棚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另外,耕作、灌溉等管理方式不当也是造成棚内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各生育期,还田处理总体酶活性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还田处理中,配施促腐剂处理表现出高于未配施处理的趋势。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在小麦各生育期分布态势的影响没有差异,但影响了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小麦各生育期的分布态势,配施促腐剂使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9.
在冀东无石灰反应的草甸褐土上施用不同量石膏,花生积累钙素的主要部位均为叶片,其次是茎部;积累镁素的主要部位为叶、茎.其次是仁.花生植株吸收钙素的高峰在结荚期,营养体在花针期,而生殖体在结荚期.施用石膏可显著提高荚果产量,施用360kg/hm2的增产最高.花生植株及各器官的钙素吸收积累量与石膏用量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荚果钙积累量占全株总钙量的比例随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量施用石膏会加剧Ca2+和Mg2+的拮抗作用,降低植株Mg2+浓度,造成隐性缺镁,降低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褐土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使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松结态和紧结态有机碳含量明显下降,松/紧值降低,原土复合度上升;长期单施常量NPK化肥有同样的趋势;长期单施增量NPK化肥可大体保持土壤肥力水平不下降,但成本较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和原土复合量以及土壤松、稳、紧各级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增加松结态占重组有机碳比率,提高松/紧值,增强土壤调控能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腐殖质结合形态是评价褐土培肥效果和标志土壤肥力演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