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10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明确来自苹果树上的1株生防菌LF17对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结合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LF17进行了鉴定,并通过滤纸法测定了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利用涂抹发酵液的方法测定了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为93.80%,与甲基硫菌灵(94.20%)抑菌率相当,显著高于嘧菌酯(42.60%)、辛菌胺(52.80%)和苯醚甲环唑(81.30%);离体枝条防治结果表明,发酵液水剂和膏剂对腐烂病的防效为78.59%~80.40%,与甲基硫菌灵(76.93%)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嘧菌酯(44.15%)、辛菌胺(68.25%)、苯醚甲环唑(74.45%)相比差异显著;田间试验表明,涂有发酵液的伤口愈合面积为9.37~9.79 cm~2,病疤复发率为3.82%~4.56%,与其他4种药剂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并显著降低腐烂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52.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钾联用后对黑腐皮菌(Valsa mali)的抑制作用,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了含不同浓度KH_2PO_4,KCl和K_2SO_4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OD600,评估钾对菌株LF17生长的影响;通过固体平板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与钾联用后对黑腐皮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加入KH_2PO_4和KCl后,菌株LF17活菌数呈上升趋势,其增幅范围分别为2.2×108~1.5×109,9.0×107~1.4×108 cfu/m L;加入K_2SO_4后,活菌数呈现降低趋势,质量浓度为10 mg/m L时,活菌数量降低了1.72×109 cfu/m L。KH_2PO_4和KCl质量浓度分别为15,2 mg/m L时,培养10 d后,对黑腐皮菌的抑菌率达最高,分别为96.33%和95.56%。研究发现,与联用KCl和K2SO4相比,联用KH_2PO_4后发酵液的活菌数显著增加,其抑菌率和抑菌稳定性显著提高,表现为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53.
 我省在1980年发现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经过1980—1986年的研究。发现该线虫以雌虫的孢囊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月中下旬孵化出第一代的二龄幼虫,然后幼虫进入大豆根中寄生。第一代幼虫孵化较整齐.  相似文献   
54.
本文测定了麦长管蚜及其天敌七星瓢虫对六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麦长管蚜对菊酯类药剂的敏感性次序为,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戊菊酯。七星瓢虫幼虫对这六种菊酯类药剂的敏感性次序与麦长管蚜相同。在麦长管蚜和七星瓢虫之间,六种菊酯类药剂的选择性指数以氯氰菊酯最高,依次为溴氰(?)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戊菊酯。  相似文献   
55.
通过改变生长条件,如碳氮源、pH和渗透压等研究其对番茄早疫病菌抗腈菌唑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敏感菌株生长的影响相比,碳氮源、pH和NaC1渗透压的变化对抗性菌株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而葡萄糖渗透压的变化对抗性菌株的影响要比对敏感菌株的明显。由此可推断抗性菌株在自然环境中可能会与敏感菌株形成竞争关系,甚至会成为优势种群而影响腈菌唑的药效。  相似文献   
56.
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法,对采自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4个地区的188个灰霉病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表现型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状况和预测其抗性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对多菌灵的抗性表现型可分为敏感(S)、低抗或中抗(RM)和高抗(R),对腐霉利和乙霉威可分为敏感(S)和抗性(R)。以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性为序,检测出8种不同类型的抗性表现型,即RRR、RRS、RSR、RSS、RMRS、RMSR、RMSS 和SSR。各表现型的分布频率随各地区用药历史和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并与抗性监测结果相一致。对55个不同抗性表现型的单孢菌株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继代无药培养10代后,以RRR和RSS型表现最稳定,而其余类型菌株均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异,尤其是RMSS和RMRS型菌株100%发生了变异,抗性表现型不稳定的菌株占52.7%。对多菌灵的抗性变化趋势是由敏感向低抗、再向高抗发展;对腐霉利的抗性变化主要是由抗性转变为敏感;而对乙霉威的抗性则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7.
为了了解不同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混配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异菌脲与代森锰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异菌脲与代森锰锌以7∶3混配增效系数(SR)为1.71,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而以5∶5、6∶4、4∶6混配的SR值分别为0.88、1.43、0.62,表现为相加作用。以3∶7混配SR值为0.043,表现为拮抗作用。实验结果为异菌脲与代森锰锌合理混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高越  陆俊姣  庾琴  张润祥  韩巨才  范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2-20075,20082
[目的]研究25%高氧.辛硫磷乳油对枣步曲的室内增效活性及对枣步曲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设置5种不同混配比例,对25%高氯.辛硫磷乳油进行了室内增效活性研究,并根据最佳配比设置不同浓度,进行了田间应用研究。[结果]室内增效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5%高氯.辛硫磷乳油以2.5∶22.5、3∶22、3.5∶21.5的比例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44.4、134.1、137.4,均大于120,复配后表现为增效,且3种配比对枣步曲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0.116 5、0.112 7、0.098 7μg/g,均对枣步曲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从共毒系数和经济效益分析,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乳油以2.5∶22.5比例混配最佳。田间应用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25%高氯.辛硫磷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对枣步曲药后3 d防效为86.80%~100%,药后7 d防效为88.10%~100%,对枣步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5%高氯.辛硫磷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对桃小食心虫药后5 d防效为65.15%~99.57%,药后10 d防效为72.77%~99.29%,药后15 d防效为70.75%~100%,对桃小食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对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结论]25%高氯.辛硫磷乳油的最佳使用剂量以1 000~2 000倍为宜;施药适期为枣步曲3龄幼虫前盛发期或桃小食心虫卵孵化盛末期;用药后5~10 d可有效控制虫害,对枣树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了抗腐霉利的核盘菌突变抗性株与亲本敏感株的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突变株与亲本株对碳、氮源的利用情况和对pH值的要求有一定差别:突变株分别以在乳糖为碳源和缺氮处理的培养基中以及pH值为6~7时生长最快,而亲本株在乳糖为碳源和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以及pH值为5时生长最快。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生长情况基本相似。在相同的渗透压条件(葡萄糖浓度)下,突变株对渗透压较亲本株更为敏感。亲本株对低渗透压(1%)表现敏感,突变株对高渗透压(> 4%时)表现敏感。通过测定相对电导率,发现在相同处理时间内,突变株电导率均高于亲本株,并随着处理的延长,二者的电导率均升高。用不同浓度腐霉利处理或饥饿处理时,突变株与亲本株PAL活性均增加,但突变株PAL活性始终高于亲本株。表明突变株的抗药性与其渗透调节、电解质渗透和相关酶活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测定了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建立了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室内筛选获得了9株抗戊唑醇突变体,对其适合度进行了测定,为指导戊唑醇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理论依据。在山西省5个地市未使用过戊唑醇及同类药剂的果园中采集分离得到64株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其EC50值在0.768 7~2.673 8μg·mL~(-1)之间,平均值为1.622 4±0.558 2μg·mL~(-1),呈连续性单峰曲线,可作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通过紫外线(UV)诱导获得低抗突变体6株,药剂驯化获得中抗突变体3株。2株中抗突变体抗药性可稳定遗传;低抗突变体在无药剂胁迫时,药剂敏感性上升。抗性突变体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分生孢子竞争力均低于敏感菌株。突变体在无药情况下致病力比敏感菌株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