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231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21.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6,19(2):26-26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农业部第322号公告,确保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上使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召开讨论会,并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人员进行了沟通、协商,拟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再发文具体落实禁用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422.
一、药效与分布黄精别名老虎姜、鸡头参、黄鸡菜、节节高等,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属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干燥根茎,常用的中药材。依靠采挖野生者加工供药用。近年由于野生资源减少,产量呈下降趋势,而药用量逐年增加,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黄精以根茎供药用。具有补脾润肺、益气  相似文献   
423.
<正> 二化螟别名蛀秆虫、蛀心虫。在我国各稻区都有分布。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和取食其他禾本科杂草。越冬后,部分幼虫还为害麦子、油菜、蚕豆和紫云英等。水稻被幼虫为害,在其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相似文献   
424.
<正> 1 发病特点 1.1 病害种类多,苗期低温高湿,光照差。容易诱发猝倒病、立枯病和病毒病,定植后,白天温度忽高忽低,光照差,生长弱,昼夜温差大,湿度大结露时间长,容易诱发炭疽病、疫病、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 1.2 受春保持地环境变化大的影响,发病速度快,发病严重,单一化学防治效果差,而且容易造成农药污染。 1.3 多种病害混合侵染,田间症状不易  相似文献   
425.
一、药用功效 海马俗称水马、龙落子,属鱼纲,海龙科的海洋小型鱼类。常见的有日本海马、冠海马和三斑海马。我国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海马向来有“南海人参”之称,是一种高档中药材。公元五世纪陶宏景在《名医别录》中就已记载了这种药材。海马昧甘、咸、性温无毒,具有强心益脾、壮身健肾、祛风去湿、消炎退热、散瘀解毒、消症散结、止痛止血的功  相似文献   
426.
(一)生理机制压条繁殖多用于木本花卉中的灌木类,如桂花、腊梅、白兰、结香、迎春、金钟花、月季等其方法是将母体部分枝条,进行环状剥皮,然后覆于土中.待生根后自母体上剪下,再行种植,成为独立植株、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保存母本的优良特性,以弥补扦插、嫁接不足之处。有些植物用剪下的枝条进行扦插或嫁接不易成活,而压条则易成活。因压条在其未发根之前,不与母体分离,能获得养分的供给,所以发根成活的机率高;缺点是无法大量繁殖,仅局限于小范围进行。  相似文献   
427.
一、蚜虫 蚜虫俗名腻虫、蜜虫.以刺吸式口器,插入药植的叶片内吸取汁液,使叶色变黄或发红,枯焦脱落.蚜虫繁殖力极强,1年发生20~30代,平时为卵胎生,而且都是雌蚜,春夏季能行孤雌繁殖,1只雌蚜平均能生30~40只小蚜虫.  相似文献   
428.
韩学俭 《农友》2001,(11):19-19
1.土壤高温消毒灭菌。保护地在夏季7、8月份腾茬后,清除杂草及植株残体,耕翻土壤25厘米深,打碎坷垃,搀入细碎的作物秸秆、生石灰粉,浇透水后扣严棚膜或地膜,利用盛夏强烈的阳光将耕层温度提高到50℃以上,并持续15天以上,此法能有效杀死土传病害的细菌、虫卵、线虫和部分草籽。露地可在耕翻前每亩撒施生石灰100公斤,或用多菌灵3公斤,搀50公斤细土撒施消毒,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9.
地鳖虫的天敌主要有螨、蚂蚁、老鼠、家禽、鸟类、鼠妇等. 1、螨 (1)危害 危害地鳖虫的主要是粉螨,是一种生长在变质饲料或腐烂的地鳖虫体内的螨类,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梅雨季节易发生.地鳖虫吃剩的饲料及残渣在20~25℃的环境中极易滋生螨虫.螨虫的繁殖力极强,每14~16天繁殖1代,每只雌螨可产卵200余粒,极易造成危害.粉螨的幼虫和成虫寄生在地鳖虫的胸、腹部及腿基节的节间,叮咬地鳖虫的身体,吃掉刚孵化出的地鳖虫的若虫和正在蜕皮的若虫,若不及时消除螨害,往往会造成地鳖虫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