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1979年起,连续六年的试验研究证明: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中,采用以耙代耕和秸杆还田的“少耕”和“培肥”相结合的措施,较传統耕法可以减少机组的进地次数,减轻机具对耕层土壤的破坏,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作业成本,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仅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阶段,以耙代耕与传統耕法相比较,平均每亩可减少燃油消耗1.25公斤,节約32%,可降低作业成本1.5元,节約30%,幷可节省全部耕地后平地所用人工,提高了工效,有利于小麦适时播种。试验结果提出了农机和农艺结合的耙秸还田机械化作业工艺和机具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运用状态与过渡模式讨论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的灌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状态与过渡模式的观点,从植被组成的变化探讨锡林河流域灌丛化草原形成的阈值;从土壤斑块性尺度增强进一步说明草原灌丛化的阈值一旦跨越,这种转变将是难以逆转的,最终会形成以小叶锦鸡儿灌丛斑块占优势的灌丛化草原。草原灌丛化作为草原放牧演替动态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退化生态系统的自我重建过程,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放牧演替模式是草原灌丛化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