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29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氮素形态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秸秆循环利用和改善秸秆还田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添加氮素(CK)、添加尿素(PU)、添加尿素硝酸铵(UAN)和添加石灰氮(CaCN2),周期120 d。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解表现为前期快(0~30 d)、后期慢(30~120 d)的特征。120 d时,油菜秸秆累积腐解率为46.08%~52.34%,碳、氮、磷和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4.25%~51.52%、51.19%~54.87%、52.82%~58.45%和96.61%~97.46%。添加氮素可以显著促进油菜秸秆腐解。120 d时,添加氮素处理较CK处理油菜秸秆的累积腐解率提高10.80%~13.59%。不同形态氮素对秸秆的腐解特征和碳氮磷钾释放速率的效应不同。其中,PU处理秸秆腐解过程分两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30 d时油菜秸秆的腐解率达40.39%,30 d后腐解速率逐渐趋于稳定,120 d时腐解率达51.06%。UAN处理腐解过程分3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腐解减缓(30~6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30 d时腐解率达40.67%,30~60 d腐解率上升7.54%,120 d时腐解率为51.63%。CaCN2处理的秸秆腐解过程分两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其促进腐解作用主要表现在60 d后,60 d时油菜秸秆腐解率达44.37%,120 d时腐解率为52.34%。与不施氮处理相比,120 d时UAN处理秸秆累积腐解率提高12.04%,碳、氮和磷累积释放率分别提高9.33%、7.19%和6.97%。各处理对秸秆钾的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以UAN促进油菜秸秆腐解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2.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相似文献   
23.
研究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水旱轮作区水稻和旱作区小麦的适宜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的组合,为秸秆还田后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2014~2017年度在安徽省肥东县和太和县布置田间试验,比较不同施氮处理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推荐氮肥用量和习惯运筹方式处理相比,在水稻和小麦上增加氮肥用量作物产量均未有显著提升;降低氮肥用量则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降幅在6.51%~10.25%间;降低氮肥用量时氮肥前移处理小麦产量并未下降。在水稻和小麦上推荐氮肥用量时氮肥前移处理(N_(210)M_(7/2/1)和N_(240)M_(8/2))均获得了较高产量,分别为10 066和7 583 kg/hm~2,与最高产量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整体上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氮肥用量下,利用效率则表现为氮肥前移习惯基追比一次性基施。在推荐氮肥用量和高氮条件下,推荐氮肥用量时氮肥前移处理的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处于最高水平,高氮各处理氮肥利用效率均较低。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氮肥用量并不能显著提高水稻或小麦产量;推荐施氮量下氮肥前移在水稻和小麦上均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是目前推荐施氮量下的较优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24.
氮肥基施深度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合理高效利用氮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氮肥基施深度(4、8、12、16 cm)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基施深度处理的油菜产量高低次序为N16>N12>N8>N4。其中处理N16产量最高,达3383 kg/hm2,与N4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肥深施促进了油菜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氮肥深施处理N16的油菜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氮肥浅施处理N4、N8。本研究条件下,氮肥基施深度以16 cm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稳定氮肥和普通氮肥在黄山贡菊上施用效果的差异。[方法]2016年通过在安徽歙县布置黄山贡菊不施氮(CK)、100%N量普通氮肥(CN)、100%N量稳定氮肥(SN1)和80%N量稳定氮肥(SN2)田间试验,研究稳定氮肥用量对黄山贡菊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80%N量稳定氮肥与100%N量普通氮肥施用效果相当,能够达到节本增效目标。100%N量稳定氮肥能提高贡菊产量,显著提高贡菊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经济效益,较普通氮肥增产6.9%,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6.08百分点,农学效率显著提高0.35 kg/kg,收益增加6.5%。[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来看,100%N量稳定氮肥在黄山贡菊上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6.
试验以油菜秸秆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模拟稻田条件,研究了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处理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腐解过程均呈现出前10~20 d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规律。不同处理各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表现为钾磷氮碳,在翻压90d时钾的累积释放率为95.09%~97.17%,磷的累积释放率为62.65%~87.14%,氮的累积释放率为70%~76.48%,碳的累积释放率为39.53%~64.69%。翻压90 d后紫云英腐解率达到60.07%,油菜秸秆仅40.8%,混合紫云英后,混合处理的腐解程度加快,且腐解程度随紫云英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7.
安徽省直播冬油菜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安徽省直播冬油菜产量水平不高和施肥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硼肥对安徽省直播冬油菜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处理的籽粒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达1 850 kg/hm2和7 583元/hm2,各肥料增产顺序为NPKB;扣除肥料成本,施肥效益为NPB≈K。NPKB处理的各养分吸收积累也最高,缺氮和缺磷处理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各养分吸收积累。NPKB处理在产量、施肥效益、养分积累和肥料表观利用率、贡献率上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说明在安徽直播油菜栽培时,农民需改变沿袭下来的移栽油菜的施肥技术模式,推广使用新的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量施氮(240 kg/hm~2)和减氮20%(192 kg/hm~2)条件下,控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土层硝态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失现象,尤以拔节期土层氮素淋失最为严重,拔节期普通尿素处理60~80和8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达到了28.21和26.74 mg/kg,而控释尿素处理4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仅为3.51~5.87 mg/kg,变化幅度小,且控释尿素处理耕层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尤以80%控释尿素处理的0~20 cm的硝态氮含量最高,达到了15.40 mg/kg。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控释尿素处理均对小麦产量有一定提升趋势,且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其中以80%控释尿素处理提升幅度最大,分别提升了86.7%、90.8%和30.9%。  相似文献   
29.
三峡库区橘园种植绿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三峡库区橘园种植绿肥作物光叶苕子、白三叶和鼠茅草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橘园连续3a种植光叶苕子、白三叶和鼠茅草,其径流水总量分别减少11.0%,11.4%和24.0%;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8.3%,16.7%和40.8%;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7.5%,25.3%和58.0%;可溶性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15.1%,28.0%和52.1%;可溶性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24.3%,30.6%和53.8%;铵态氮流失量分别减少10.1%,23.7%和50.9%;硝态氮流失量分别减少21.9%,35.8%和55.1%。各形态的氮、磷养分浓度较对照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橘园种植绿肥,尤其是种植鼠茅草,可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量以及地表径流水中的养分浓度,且二者共同作用,对养分流失量的减少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0.
[目的]明确水稻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量。[方法]以常规化肥施用为对照,研究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处理水稻产量最低,较其他施肥处理减产2.3%~8.6%,常规施肥处理和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产量相当,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量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产值和纯收入以常规施肥最高,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与其相当。[结论]综合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以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