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了解棕榈不同地理种源间种子的变异,对贵州省18个棕榈种源的种子形态指标、品质指标、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棕榈种子的长径、短径、长宽比、绝干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生活力、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18个棕榈地理种源种子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源划分为4类.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8个地理种源种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种子综合质量排序为:毕节市七星关区>罗甸县>六盘水市钟山区>贞丰县>惠水县>铜仁市碧江区>贵阳市花溪区>松桃县>兴义市>遵义县>榕江县>长顺县>安龙县>道真县>福泉县>习水县>湄潭县>望谟县.  相似文献   
62.
桂平  韦小丽 《耕作与栽培》2021,41(3):8-10,15
为探索高效节约的红豆树组培苗生根方式,以红豆树无根组培苗为试材,分别开展瓶外生根和瓶内生根试验.结果表明,将红豆树无根苗基部置入150 mg·L-1的NAA溶液中速醮5 s后插于蛭石+珍珠岩+泥炭土(3:1:3)的基质中进行生根,生根率在95%以上,为红豆树组培最佳的生根方式.  相似文献   
63.
以椰糠、泥炭、珍珠岩和蛭石为原料,按体积比配成7种育苗基质,测定不同基质配比下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生理生化等25个指标,以筛选适宜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会影响花榈木生长和生理状况而使其育苗效果有差异,表现为其苗高最大是T4(V(泥炭)∶V(珍珠岩)=1∶1),地径最大是T6(V(泥炭)∶V(珍珠岩)=4∶1),两指标最小均为T2(V(泥炭)∶V(蛭石)=7∶3)。根长、根表面积最大均为T7(V(泥炭)∶V(椰糠)=4∶1)。总生物量最大为T6,为1.26 g;叶片氮质量分数最高为T4,叶片磷、钾质量分数最高均为T7。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及蒸腾速率最高均为T7,分别高出最低处理均为T2的114%、280%、66%和202%。不同基质配比对花榈木容器苗叶片叶绿素a/b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最高为T4,为5.52 mg/g,最低为T7,为3.83 mg/g,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为T2,为6.89 mg/g,最低为T4,为5.03 mg/g。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7(V(泥炭)∶V(椰糠)=4∶1)综合评价值最低,故...  相似文献   
64.
为筛选促生效果好的花榈木Ormosia henryi根瘤菌菌株,建立良好的共生固氮体系,从贵州、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不同地区采集花榈木根瘤并进行分离鉴定,将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回接验证的20株纯化菌株接种到1年生盆栽无菌花榈木幼苗上,并测定接种后花榈木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指标及结瘤指标。研究结果表明:20个菌株接种后结瘤率均在90%以上,其中7号菌株结瘤率、结瘤数、根瘤质量均最高。接种根瘤菌能显著(P < 0.05)提高花榈木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促进花榈木幼苗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及总生物量积累,且接种不同菌株的促生效果差异显著(P < 0.05)。与对照相比,接种根瘤菌的花榈木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实际光合量子产量分别提高41.6%~197.4%,3.2%~512.9%和4.8%~95.2%;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别增加3.4%~866.1%,6.7%~193.3%和0.5%~92.1%;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和生物量分别增加6.3%~273.8%,10.7%~185.7%和37.9%~310.3%。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花榈木幼苗光合生理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前5个菌株号为15号、16号、7号、18号、17号,可作为花榈木幼苗接种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5.
为探索温度对忽地笑花期的影响,找出适宜的花期调控温度,为忽地笑在园林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对忽地笑鳞茎进行处理,结果表明:①经过不同温度及时间的处理,所有的忽地笑都提前抽薹与开花,并且花期持续时间长于对照(常温).效果最为明显的是T3t3处理与T1t3处理,T3t3处理第一株抽薹时间提前了50d,第一朵花开花时间提前45d,平均花期持续75 d;Tlt3处理第一株抽薹时间提前49 d,第一朵花开花时间提前45d,平均花期同样持续75 d.②与对照相比,抽薹率与开花率最高者为T2t2组合,抽薹率达到89%,开花率达到86%;最低者为T1t1处理,抽薹率为45.55%,开花率仅为43.75%.3)恒温(21℃)和变温(27℃/15℃),处理时间以21 d为宜,变温(32℃/21℃)则以处理时间14 d为宜.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抽薹率和开花率逐渐降低.经过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后,各组花朵的花葶与直径均大于对照.一般花葶较高的组花径也较大,质量最优秀的是T3t1处理:花葶均长70.56 cm,高于对照45.6%,花径均径15.76 cm,高于对照25.1%.  相似文献   
66.
心材一般具有密度大、耐腐蚀、材色美观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医药、香料等领域,有些被作为高档家具的名贵用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了影响木材心材及伪心材形成的因素;重点阐述心材形成机理,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特定酶活性增强、防御机制启动、激素平衡打破等;同时综述了植物内外源激素调节、真菌胁迫、外源气体胁迫等人工诱导硬木心材形成的方法;并讨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贵州大学林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构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集中实践+行业实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多元化的行业实践教学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行业实践、推行"双导师制"以加强行业实践的指导、实施"双导师"共同评分与多层面考核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行业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在对两届卓越农林人才实验班的行业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行业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行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了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和实习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及知识的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收获,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但是,也指出行业实践教学存在学时不足、部分行业实践项目与实践课程要求的内容脱节、实践时间安排较为分散、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林学专业行业实践教学的建议措施:进一步优化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开展行业实践教学;优选行业实践项目,提升行业实践项目的完成质量;稳定校外导师队伍,推进校内"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和聘用工作。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确定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培育的最适指数施氮量,对丰富高质量闽楠苗木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6个水平指数施氮量(0、1、2、3、4、5 g·株?1)处理下闽楠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积累状况。  结果  闽楠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根系活力随指数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 g·株?1时达到最大;苗木氮、磷、钾素积累量在最高指数施氮量处理中最大;苗木生物量、氮素质量分数、株含量以及施氮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施氮量为3~5 g·株?1时,幼苗养分吸收表现为奢侈消耗;临界值法表明:闽楠苗叶片氮钾的最适质量分数临界范围分别16.88~20.58和9.78~11.38 mg·g?1,最适施氮量为3~4 g·株?1。  结论  综合闽楠苗生长生理以及养分积累表现,建议闽楠苗期培育以指数施氮量4 g·株?1为宜。图3表4参34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明雷山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对采自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雷山杜鹃的种子形态、千粒质量、吸水率及种皮抑制物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统计了种子在不同贮藏时间、不同浸种方法及不同培养温度处理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与LSD检验。结果表明,雷山杜鹃种子呈长椭圆形,种皮呈红褐色,表面有细条纹,两端有翅,长(2.50±0.19)mm、宽(1.02±0.08)mm、厚(0.30±0.03)mm,千粒质量为(0.284±0.010)g;种皮透水性较好,刺破种皮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完整种皮种子表现不明显;在常温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下降;用400 mg/L GA3浸种24 h,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19、21.67百分点;在15~25℃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0.
花榈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花榈木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萌发特性,对花榈木种子的物理性状、吸水性、发芽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种皮和种胚的甲醇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花榈木种子的种皮坚硬致密,透水透气性较差,用浓硫酸酸蚀处理2 h能有效改善花榈木种子的种皮透性,其72 h累积吸水率达96.3%,比对照增加93%.花榈木种子萌发受到种皮限制,以全部去除种皮,恒温25℃发芽效果最好,发芽率达80%.花榈木种子的种皮和种胚中存在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物质.随着种皮、种胚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其中,种皮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大,0.01 g/mL、0.05 g/mL和0.1 g/mL种皮甲醇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3%、27%和39%.初步认为,导致花榈木种子休眠的原因是种皮透性差,种皮和种胚中含有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